漳县:蔬菜大棚里话丰收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通讯员闫宝明
数九寒天,以往正是冬闲时节,漳县新寺镇桥头村的村民们如今却一天也闲不下来,都在自家的温室大棚里忙着采摘成熟的蔬菜。
“我种了12年黄瓜,我们村所产的黄瓜口感好,近几年一直畅销天水、西安、宝鸡等地。尤其是春节前后,正是蔬菜销售旺季,每天都有车辆上门收购,根本不用我们出门推销……只要肯出力,一个棚一年最少收入2万多元,一点儿不比在外打工挣得少。”正在采摘的新寺镇桥头村农民谈贵子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如今,在桥头村,像谈贵子这样,选择回村“在家门口挣钱”的村民不在少数。
近年来,漳县不断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材料“四新”技术的引进、贮备和推广,覆盖面达到90%以上。坚持品牌化培育,完成了武阳镇韭菜、新寺镇黄瓜和番茄等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及商标注册,并完成A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生产的高原夏菜已实现跨省销售,累计发往武汉、上海、江苏等省外市场1.5万吨。同时不断提升蔬菜生产管理水平,建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农民及营销队伍的多层次、多形式综合培训体系,已完成农民技术培训2.5万人次,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200人次。
如今,漳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0.8万亩,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11个,初步形成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高原夏菜生产的区域布局。同时通过政府引导,鼓励扶持产销龙头企业、合作社,采取“反租倒包”形式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发展了2个蔬菜生产销售企业,36个蔬菜生产合作社,在11个乡镇25个村通过合作社带动种植高原夏菜2万亩,参与农户4800多户。
一个好产业,就是一条致富路。近年来,漳县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将蔬菜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着力构建以特色品牌为引领,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为支撑,冷链物流为依托的蔬菜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铺就了一条群众脱贫致富路。
新闻推荐
本报白银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王亚蓓)1月29日,2020—2021全国越野滑雪锦标赛经过8天的艰苦鏖战,在白银国家雪上训练基...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