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深耕“数字沃土”赋能美丽陇原 河西走廊数字化智能班组守护西电东送

甘肃工人报 2021-01-07 08:47 大字

苏容

在广袤的河西走廊,一座座铁塔在大漠戈壁拔地而起,一条条银线跨越山川铁道。“十三五”期间,随着甘肃河西电网750千伏第一、第二通道和±800千伏祁韶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等一批国家重点电力项目的建成,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正源源不断送往大江南北。与此同时,国网甘肃检修公司正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跑出数字化建设的“加速度”,为智能电网跨区输送清洁能源保驾护航,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贡献智慧力量。

“数字”运维赢质效“绿电”通道更可靠

“站端大屏系统可实时展示现场作业管控情况、设备运行工况及设备告警信息推送,方便运检人员及时掌握站内人员、设备及电网状况……”

1月4日,在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的±800千伏祁连换流站内,大屏系统调试完毕,当天现场作业情况、告警信息、设备缺陷、E匙通与安全工器具领用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预示着传统的电网运检方式已发生了彻底改变。

特别是精益化综合管理平台、数字化“两票”、移动运检作业终端、三维建模、UWB定位等一系列新技术在班组层面得到广泛应用,国网甘肃检修公司实现了运检业务流程数字化。在750千伏兰州东、沙州变等六座变电站,数字化操作票取代传统的纸质操作票,实现变电站倒闸操作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与应用。结合智能模拟、人员定位、图像识别等新技术,确保操作票的精准执行,倒闸操作过程更加安全可靠,大大降低误操作的风险。

截至目前,该公司通过数字化操作票系统累计完成操作任务467项,操作项6790项,全面实现倒闸操作全流程的电子化、智能化及可控化,切实提升工作效率,减轻运维人员负担。

“数字”安监全景化“数据”贯通破壁垒

国网甘肃检修公司以三维建模为依托,利用物联网技术、激光扫描技术、图像识别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作业现场的“数字孪生”;创新应用企业中台,融通数字化操作票、数字化工作票、D5000系统、安全准入等多类生产业务系统,实现现场作业车辆、人员超范围工作越界告警;操作人员实时定位,操作设备智能识别;特种车辆作业区域安全距离自动侦测告警等功能,全方位构建公司可视化安全管控体系。

目前,现场作业从计划报送、审批到刚性执行已纳入全业务流程化管控,通过对标准作业卡、检修消缺卡、二次标卡、现场管控卡等关键业务流程节点进行后台固化,强制现场人员标准化作业。同时,移动作业系统与E匙通系统、安全工器具、布控球、物资系统等成功对接,贯通业务系统,打破数据壁垒,实现运检数据互通互用。

“数字”班组促变革“被动”管理变主动

国网甘肃检修公司立足主网实际开展数字化班组建设,真正让“数字技术首要为班组一线服务、自下而上推动管理变革”的理念落实落地,积极推进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与班组安全生产深度融合,突出价值创新创造,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力,助推电网数字化转型升级。

数字化班组建设正有序推进,注重系统成效,细化验收过程,分级分类,提前开展系统测试、资料审查工作;常态化开展问题收集,深挖系统功能、应用成效等方面问题和薄弱点;近3个月内收集到了一线班组关注的应用问题及需求200余条,累计解决190多条,快速推进问题解决,不断迭代完善系统,逐渐提升用户体验。逐步实现班组从“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的转变,助推基层减负,促进提质增效,让班组管理更清晰、更精准、更科学。

探索打造数据业务中台,持续深化系统应用优化,夯实高效数字业务底座,实现资源融合共享、平台弹性便捷、应用快速构建。依托中台统一构建和集中发布指标、模型、报表等,推进数据资源聚集、沉淀和共享,为多维精益管理、智慧运检、智慧物资供应链、物资仓储、人资绩效等业务系统提供稳定的存储和计算资源,面向全公司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服务。

新闻推荐

甘肃省出台惠民殡葬实施办法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文洁)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甘肃省惠民殡葬实施办法》将于今年3月1日起...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