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刷脸引发的“面子风波”波及面越来越广

青岛晚报 2020-12-10 06:56 大字

近期,戴头盔看房、人脸识别第一案、天津出台条例禁止采集生物识别信息等相继成为热点,透露出人们对人脸信息泄露的焦虑。走到哪都需要“刷脸”,有必要吗?人脸信息被“弄丢”的风险高不高?我们又该怎么保护自己的“脸”?

11月11日,晚报报道了市南区贵州路一处小区业主委员会决定逐渐在小区启用“刷脸”门禁,引发部分业主担心,“这个能‘刷脸’支付的时代,面部信息怎么能随便给他们存储?”于是拒绝刷脸,但由此带来了不便。

有专家指出,让客户毫无防备地暴露在人脸识别设备下,侵害客户的个人生物信息安全。记者梳理多地公开报道发现,倒垃圾、取厕纸、乘车、上班“打卡”、课堂点名等近30种生活场景中应用到人脸识别技术。

——公共场所。甘肃省武威市图书馆人脸识别借还书新功能近日上线。读者在自助借还机上录入人脸信息后,可以借还书。天津市南翠屏公园在去年安装了人脸识别存包柜。当地记者亲测发现,面部正对摄像头10秒左右柜门自动开启,并没有获取人脸信息的告知环节。

——商业环境。近日,江苏平女士在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称,她买音乐节门票时要求刷身份证入场,但后来增加了人脸识别的进场要求。此外,近期某国产热门游戏中也引入“人脸识别系统”。

——生活场景。今年9月,北京某小区出现人脸识别垃圾桶,居民注册后,需要先通过身份识别,才能正常打开桶盖,为自己的垃圾分类行为“积分”。此外,一些小区还出现了“刷脸”乘电梯等应用。

“目前人脸识别信息存在大范围滥用的情况。”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说。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人脸识别技术在2017年至2018年进入普及阶段。天猫网上各种类型的人脸识别摄像头达400余种,价格在200元至4000元不等,以1000元左右的产品为主。

当前,人们对人脸信息的保护意识并不强。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安装人脸识别的单位只是派一名普通员工进行操作,并没有特别严格的管理措施,有的甚至并未意识到人脸信息泄露的风险。

有专家表示,人脸信息一般存储在设备运营方,由于缺乏相关规范和保护意识,存储环节成为信息泄露的主要风险点。

智能安防解决方案提供商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吴迪表示,不法分子可以对普通群众的人脸信息进行三维建模后盗取财产。《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三成受访者表示已经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

对于如何保护我们的“脸”,多位专家建议,要鼓励地方“先行一步”,划定人脸识别禁区。一方面,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使企业对于个人隐私权保护存有敬畏之心,同时开展普法宣传,提升群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甘肃省多措并举确保岁末年初生产安全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记者从省应急管理厅获悉,12月6日,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紧急视频会议后,甘肃省召开...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