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寺滩小曲子:乡音不改传百年本报记者 吴秀娟 张怡然
图为景泰寺滩乡音小曲子传承演艺公司演职人员在杨家磨排练。“正月里是新年,庄稼人才得闲。一年儿哟来个四季呀,红火了这几天哪。二月里龙抬头,犁铧牛儿遍地走……”景泰寺滩小曲子从寿鹿山、昌林山、梧桐山一带演唱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景泰镇寺滩乡寺滩村是西北小曲子主要发源地之一。寺滩村的王氏家族,自明末先祖王宝宝始相继产生三代民间小曲子创作艺人,先后有上百首经典小曲子流传下来。
景泰寺滩小曲子,极具地域性、通俗性、泥土性、时代性,有浓郁的西北风情、深沉的妈妈味道、旺盛的种子力量、广泛的传唱价值,或歌颂英雄,或宣传美德,或营造乡村和谐氛围,或提升人民群众道德水准,体现天人合一的人间大道,十分接地气,富有农家情怀。演唱曲调,以黄河上游文化为基调,以甘青回汉小调为起承,以寿鹿山雅致调为主旋律,以寿鹿山松涛风韵为曲风,唱词健康向上,旋律高亢婉转、抑扬顿挫、余味悠长。
景泰寺滩小曲子,活跃了百姓的文化生活,弘扬了民族的传统美德,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新进程,是广褒大西北特有的草根文化曲调,是古老城墙上激荡的泥土旋律。
今年70岁的景泰寺滩小曲子传唱人王得枢自幼深受大伯、哥哥影响,特别喜欢哼唱小曲子,十六七岁便登台表演。后来,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只要有机会,他都踊跃地去唱。只要村里哪家响起音乐,他指定赶去“凑热闹”。山里放羊时,也对着大山一曲接着一曲地唱。2000年开始,他开始尝试着自己创作曲子,先后创作了《拐棍曲》《孝敬曲》《十六劝》《壮丽七十年》等悦耳的小曲子。“通过小曲子,我积累了文化知识,了解历史人物,唱罢精神舒畅,没有烦心事。”王得枢说道。
时间来到了2016年,寺滩小曲子的传承迎来了极大的转机。退休后的哥哥王得孝终于有了时间、精力,与王得枢一起主动出击,挖掘历史文化,传承民间小曲,于2016年5月23日组建了曲艺传承演艺公司,让演绎了400多年的寺滩小曲子有了更多表演的机会、更高的传唱度。
王得枢兄弟俩的公司成立之初,酷爱唱小曲子的寺滩村村民吕左兰就加入进来,跟着老师王得枢学习。几乎每晚七点钟,大家都来到活动室一起演唱,一起交流。连她13岁的儿子也耳濡目染地喜欢上了唱小曲子。
起初,演艺公司发展比较困难,无场地、无资金、无设备,后来兄弟俩筹集了10余万元资金,购买了服装、道具、音响设备,带着大家勤学苦练,不断排练。两年后,公司陆续拍摄刻录了小曲子表演光碟,并分发到广东、新疆等地,广泛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寺滩小曲子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慕名前来采访,让“古老的长城上飘来的曲调”寺滩小曲子走向了全国。
寺滩小曲子“土味”浓厚,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然而王得孝也坦言,在小曲子的传承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感兴趣的年轻人比较少,但是他表示会继续努力、想法设法发动年轻人学唱小曲子,让小曲子传得更远。目前,他还在收集小曲子相关资料,整理曲目。王得枢表示,他会活到老,唱到老。
记者手记:
原汁原味原生态,乡音一曲余韵长。让记者感动的是,小曲子传唱人王氏兄弟俩的坚持,一个酷爱唱,一个想法设法地包装宣传小曲子,当他们谈起小曲子时,眼中有光芒,真是爱到了极致,只想把祖上传下来的曲子发扬光大。相信有这些传唱人的坚守,景泰寺滩小曲子的明天会更好!
新闻推荐
为保住冬羊不掉膘,就要准备足够的过冬草料,这是保证羊群过冬的基础,冬季养羊怎么样储存草?圈养羊全年吃干草行吗?...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