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一根电线带来的巨大变化

甘肃经济日报 2020-11-05 00:58 大字

马博武

“不嫌天上云遮月,雨来正是双绝”。立秋的节气刚过,早晚就明显多了几分凉意,突如其来的一场雷雨将金城的天气带到一年中最舒适的一段时间。雨水被狂风吹打在掀开的玻璃窗上,留下一串串水珠,从窗缝涌进来的凉风,将我的记忆拉回到了25年前的一个雷雨夜。

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我的记忆中有一场夜幕下的恐怖大雨。间或照亮半边天的闪电透着诡异和撕裂,我战战兢兢地靠在爷爷的身旁,透过微弱的煤油灯光看着院子里如小溪般流淌的雨水,听着毫无休止的雷声和哗哗的水声。透过漆黑的窗张望着在风雨中咯吱咯吱作响的木大门,等待着到田间收拢麦子的父母。

夏天傍晚的雷雨会加速黑夜的到来,我记得那时候每逢雨天,夜就特别黑,家家户户只能点煤油灯照明。在我的记忆中,煤油灯和灶下的柴火带来的更多的是温暖而非光明。煤油灯用于照明,在我们老家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大概到我上小学前一二年,长时间使用煤油灯造成每家窑洞的墙壁乌黑乌黑。

一天,一根电线被热热闹闹地接进了村子,那时父亲正值壮年,是村里出了名的力气大的小伙子,抬电线杆、架电线,父亲是把好手,所以我们家很快便接通了电。记得刚接通电灯的那天下午全家人都兴奋地等着天黑。刺眼,是我对电灯的第一感觉,灯光下窑洞内的所有东西比白天还看得真切,令我至今难忘,就连屋外也亮成一片。从此,似乎夏天夜间的雷电也不刺眼般恐怖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家买了第一台黄河牌17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由于家处在大山深处,那时电视信号要通过架在高高的木杆子上的信号接收器才能接收上,我们当地人将这根杆子叫作“信号杆子”,架好一根“信号杆子”往往要几个成年人扛着挪换很多地方才能找到信号源,遇到狂风暴雨,常常不是吹偏信号接收器,就是吹断“信号杆子”,造成电视连续几天一片雪花。我清楚地记得我看到的第一个电视画面——《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时的那种兴奋、惊奇。从那以后各式各样的彩色电视机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家各户出现,信号接收器不断更新,电视频道也是越来越多,画面也越来越清晰。

自从第一根电线接进村子,时间就像看纪录片,从黑白模糊一帧一帧地变得多彩明亮。山间地头的电线杆也越来越密集、粗壮,黑色的网线某一天也联通起了千家万户。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电话、电脑、洗衣机、电冰箱……不经意间我们的身边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电子产品,电已经成为我们生活最不能离开的东西,和粮食、饮水一样重要,甚至离开了电,粮食、饮水都没有办法得到。

自从电线串起了千家万户,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腊月里宰杀的猪肉,不用千辛万苦地腌制或者油封在大瓷缸里防止腐烂,只要冷冻在电冰箱里,今年腊月可以吃去年腊月的新鲜肉;不再因为出门只能穿满是白印子的棉衣和妈妈怄气,洗衣机的脱水功能可以使洗干净的棉衣迅速晾干,不会因为冬天里着急穿要在火炉边翻来覆去地烤干,或者因为几天的晾晒留下一圈一圈难看的白印;锅灶下拉了几十年的风箱成了搁东西的摆设、草料间的大铡刀成了生锈的大铁片,台子上落灰的煤油灯成了爸爸回忆往事的纪念。

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沧海桑田的变迁,这一切难以置信的变幻,都因为一根电线。

不曾想,多年后我会与电结下不解之缘。在新中国成立71周年的2020年,我离开了工作了6年的老单位进入了一家“以电为基”的电力公司——甘肃电投,成为一名光荣的电力行业员工。

我想我的人生也将因电而变。

新闻推荐

甘肃省公交建集团面向全球招贤纳士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齐兴福)您有博士学历吗?您有产品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经历吗?如果是或有,可考虑到甘肃省公交建...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