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发现 我们的旅行太渺小
原创 魏小河 魏小河流域
旅行和商业缔合之后,诞生了旅游业。于是,世界那么大,你随时可以去看看,只要报个团,直接飞到地球的另一边,海角天涯,都在你的掌握之中,过不了多久,只要你想,恐怕月球也能去得。
旅行再也不是一件难事,在商业的驯服之下,逐渐成为一种类似于看电视、打网球的消遣活动。保罗·索鲁时不时在游记中嘲讽的观光客,正属此类,观光和购物一样,只是一种消费方式,至于为何消费,则不需要追问,消费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正义。
旅行碰上消费文化,是它得以昌盛而又逐渐渺小的第一个原因,而更大的背景是,世界变平了,地球上再也没有哪个角落未曾被踏足。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都随时可得,我们虽然一无所知,但是却自以为无所不知,我们看过许多电视节目,世界上最著名的景点早已了然于胸。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当然是好事,但也许有一个小小的副作用:我们丧失了许多惊奇的可能。
就像唐诺在《尽头》这本书里探讨小说的尽头,旅行很可能也走到了尽头。没有什么故事是崭新的,没有什么地方还可以被称为处女地。当然,小说还在继续,旅行仍然兴旺,只是,它们很可能都过了那个最璀璨的时期,那个大小说家大旅行家辈出的时期。
《世界历史上的前近代旅行》这本书所关注的是现代意义上的旅行还未成型之前的旅行,从远古时代到1500年之间,在这个世界上,有过哪些重要的旅程,出现了哪些重要的旅行者?他们为什么千里跋涉,离开家乡?他们的旅行带来了什么影响?这本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故事要先从很久很久以前讲起,那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在非洲奔跑,因为狩猎的需要,常常进行长距离的迁徙。但这还不是旅行,这本书定义的旅行,需要满足一个条件:出发,但是还要回来。
旅行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首先需要技术支持,其次,还需要动机。公元前4000年,驴子在西亚和北非地区被驯化,公元前3000年的某个时刻,苏美尔人发明了轮子,此后很多年,越来越多的工具被发明出来,人们进行长距离旅行的能力大幅提高。
但是,动机呢?为什么要长途跋涉?
在前近代时期,旅行的动机有不少,但还没有观光这样的理由,那时促使人们进行长距离旅行的原因是:战争、贸易、政治、宗教。
早在公元前2000年,从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亚述首都亚述尔出发的商人就开始了向科尼什进行定期旅行。商业,几乎是人们进行长途旅行的最大动因。不过商旅人士往往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记录,在文化上造成的影响不大。
本书着重记录的几场旅行都发生在后古典时代,也就是公元500年至1500年之间,这段时间,欧亚大陆出现了重要的文明,并且实力稳固,得以保证旅途中的安全。另外,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兴起、扩散,使得长距离旅行有了更多的加入者。本书大书特书的几位大旅行者,几乎都是因为宗教的缘故进行远行的。
其中我读来最津津有味的,莫过于对玄奘西行的叙述。作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这位唐朝和尚的伟大旅程,但是具体怎么走的,恐怕并不清楚。看这篇讲述,如同看故事书,心潮澎湃。原来玄奘十二岁就出家,二十二岁受具足戒,勤奋好学,却苦于佛教经典歧义太多,所以准备去印度取经。
他此去16年,行程超过10000英里。一开始是一个人,从长安到甘肃,抵达玉门关还遭到了逮捕,行路困难。到达哈密之后,受到当地的国王的欢迎,并给予了大批赏赐,之后,经过吐鲁番、西突厥、巴尔克、克什米尔,最后抵达印度都顺利了许多。回程的时候,也很风光,印度皇室赐予了大量赠礼和随行人员,其中还有一头大象,可惜死在了帕米尔。想一想法师带着大象的队伍,蛮好玩的。
随着佛教势力在中亚和印度本土衰弱,佛教徒的远行就此告一段落。随之崛起的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代表人物是伊本·白图泰和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的旅程长达二十四年,走遍了伊斯兰国家并到达了印度和中国。马可·波罗的旅程也是二十四年,十七岁的时候他和父亲、叔叔一起踏上前往中国的旅程,在中国待了十七年后启程回国,那时他已经三十多岁了。
实际上,现在仍然有许多半辈子都走在路上的旅行者,但是,他们很难称上大旅行者,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些人不仅仅是旅行的里程和故事令人佩服,对世界的进程也起到过不小的作用,之后的大航海时代,更是如此。
这个世界都已经不再新奇,这个时代的旅行者,自然不可能伟大了。不过这样其实也不赖,从经济、政治、宗教等大问题下抽离开来,旅行仍然还有意义。
正如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所说的,旅行,让我们更好的去生活。对于这个渺小时代的渺小的我们,不也足够了吗?
原标题:《忽然发现,我们的旅行太渺小》
阅读原文
新闻推荐
省科技厅公布了2020年第六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本批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4家。截至目前,甘肃省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