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老院》里寻找生命的底色 申功晶
一个人到了暮年,前尘往事常不期而至浮现盘桓脑海,且缭绕不去,于是,怀旧成了文学一个永恒的母题,陆游说“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著名作家肖复兴年届古稀,颇知个中况味,追忆了从出生到二十一岁去往北大荒插队,在老院里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整整21年时光,一气呵成写了40多篇回忆录,汇集成这部《我们的老院》散文集。
我们的老院原来是北京城一座百年老会馆,后来成了普通平民居住的大杂院,这座三进四合院里住着知识分子、底层劳动人民……林林总总30多户人家,各种因缘际会使各色人等聚集到大杂院成为邻居,堪称底层老北京生活的大舞台,他们表面看上去波澜不惊,却身世如乱云、人生似飘蓬,一开始大家相敬如宾、和睦相处,“文革”如一道闪电霹雳,几乎将所有家庭撕开一道口子,许多神秘往事触目惊心展示在世人面前。
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我”童年时,温馨平淡的邻里情和相濡以沫的亲情,《泥斑马》中摆摊的王大爷捏的泥玩具栩栩如生,“我”禁不住诱惑,竟然将一个“泥斑马”偷了回家,爸爸严令我还回去,没想到王大爷非但关照爸爸不能打我,还要把泥斑马送给我。善心的王大爷为了给领养来的儿子结婚腾房,报名去甘肃支援,自此一别,再无相会。《油棉袄》里炸油条的牛家夫妇有两个儿子,大牛出息地考上大学,是父母眼中的骄傲,小牛“笨拙”老实,两口子病倒后,大牛除了伸手要钱,从没尽过孝道,小牛却无怨无悔给双亲养老送终。临终时,老两口留给小牛的油棉袄里藏着一笔巨款。这些看似平常不过的琐事,无疑对作者的三观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第二部分是全书的高潮部分。“文革”来临,老院里的几十个家庭遭受了“灭顶之灾”,他们的不幸何其相似。裱糊匠老吴以前是国民党童子军教官,遭批斗后,每天除了扫厕所,还要写交代材料,肉体精神上的折磨可以忍受,可亲情的背叛(亲生女儿和妻子都与他划清界限)却成了压断他脊梁的最后一根稻草,老吴选择了自杀,他是大院里在“文革”中死去的第一个人。《鼻烟壶》里的老孙头是老院里的知识分子,喜欢吸鼻烟,喜欢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文革”爆发,老孙头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美莉带着红卫兵来抄家,美利指着铁盒上的英文“检举”老孙头是美国特务,和老孙头相依为命的母亲在惊吓中过世了。《凤冠霞帔》中神秘优雅的欧阳太太曾是剧团演员,在红卫兵丧心病狂的折腾批斗下,身心大受刺激,一夜之间疯了。
那真是个扭曲荒谬到令人愤懑的时代,想起托尔斯泰说过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可小家庭超然不了社会这个大背景之外,在这个扭曲的年代,扭曲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人的心灵。可纵然腥风恶雨中,人世间亦不乏温情脉脉的故事。《六指兄弟》中的大雨小雨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大雨父亲当官后抛弃原配,另娶良偶,生下小雨,大雨母子俩孤苦无依,艰难度日。文革开始,小雨父母不堪批斗双双自杀,小雨成了孤儿,阴差阳错与有着相同基因遗传(六指)的哥哥大雨相逢,善良的大雨妈妈不计前嫌收留了这个“负心汉”和“情敌”的孩子。
“在那个以六亲不认、亲人反目、甚至以大义灭亲为时尚的时代里,血缘,并不是让人走到一起的根本原因。让人能够走到一起、并能患难与共的,是心。心比血缘更可靠,更重要。”感同身受的肖复兴在本书第三部分,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娓娓而叙那位没有血缘关系、却对他视如己出的继母。他幼年摔倒,继母背着他连夜跑长路去医院,“三年自然灾害,她为了减轻家里经济负担,忍痛把自己亲闺女远嫁到内蒙古;文革后她身心遭创,患上精神分裂症,我稍晚回家一点,她便出门满世界找儿子……”肖复兴成人后对继母极尽孝道,养老送终,他是一位著名作家,却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亲情,靠的不仅仅是血缘,却是内心的善良和坚强,这是在荒唐年代里唯一能温暖人心的力量,也是带人走出黑暗、让生命和感情延续下去的理由,更是洗尽铅华的生命底色。
《我们的老院》纵横勾连六十年,真实描述了北京胡同里底层形形色色“小人物”的命运,历史的舞台虽看似由一小部分“伟人”和“英雄”在扮演主角,可推动历史车轮的却是看似卑微的芸芸众生。透过此书,我看到了一座民俗风情浓郁的民居博物馆,看到了人性之间那电光火石般令人震撼的一幕幕,看到了共和国那一段渐被时光遗忘的岁月,也触摸到了父祖辈们那饱经沧桑的灵魂。而这一切,在肖复兴笔下竟如此冲淡平静、毫无火气。这部情感沉郁、哲思深蕴的书,是一代人的历史记忆,也是一代人的心路历程。
新闻推荐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 确保政策资金直接惠企利民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吕霞)为推动全省政务公开工作高质量发展,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甘肃省政务公开工作实...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