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
陈凌
透过一块屏幕,在北京“寻访千年运河”,去广东“穿越古今漫游岭南”,到甘肃“一眼千年云游莫高”……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推出线上活动,让观众在云端了解和体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交汇;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二圣三绝碑、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走近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鎏金铜蚕”,我们不一定能体验到汉代鎏金工艺的精湛,但一定能在汉代养蚕缫丝之繁盛的故事中,了解先人开辟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一墙一瓦皆有故事。
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缩小遗产与生活的距离,让文化遗产活在人们生活里?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热播,到创意视频“文物戏精大会”刷屏,再到《故宫日历》《永乐大典》信笺等文创产品热销,从侧面说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摘自《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近日,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与兰州正大食品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授信业务合作为基础,延伸至企业结算、银行卡、个...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