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载的绿色坚守 记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护林员王新平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薛巍敏
通讯员柳文斌
“巡护记录马虎不得,要及时填写,来不得半点虚假。”雨过天晴,紫沟峡的风景格外迷人,在一片云杉、落叶松掩映的院落里,刚巡山回来的王新平顾不上休息,立刻打开智能巡护终端“林务通”,联网,上传数据,伏案填写巡护日志和资源管护日志。
黝黑的皮肤,头发上、衣服上闪烁着雨珠,鞋上沾着山林间的泥土。朴实的衣着,憨厚的笑容,让人倍感亲切。如今,这已是他在太子山护林基层一线的第36个年头。
一路护绿前行
1984年参加工作的王新平当时在太子山林业总场进行槐山子苗圃工作。育苗工作是一项既讲究技术又异常繁重的工作,需要耐心、细心和操心。那时王新平每天和同事们整地、作床、移床、播种、浇水、施肥、除草,一项项工作任务都要赶时间节点完成。
夏季林区雨水较多,杂草生长快速,和幼苗抢夺养分水分,王新平和同事们冒着高温,头顶烈日,在苗圃地里除草、疏松土壤,为幼苗遮阴。还要时刻提防病虫害对幼苗的侵害,跟着技术员和老同事学习防治技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悉心照料幼苗,为造林绿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苗木。
1987年,王新平调到药水林场工作。那时林区周边群众生活贫困,都抱着靠山吃山的观念,频繁进山盗伐林木、驮运薪柴、砍把杖、割扫帚等现象屡禁不绝,对林区森林资源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守护好山林成了头等大事。王新平工作在一线的护林站,和同事们每天都在林区巡山,一个月有二十几天不下山,见到王新平和同事们巡护严密,盗伐林木的人跟他们打起了游击战,晚上进林区盗伐林木。冬日深夜的林区气温能下降到零下十几度甚至零下二十几度,王新平和同事们埋伏在雪地里,寒风吹透棉大衣,冻得人四肢僵硬,但仍然咬牙坚守,直到抓住毁林分子、缴获盗伐林木和盗伐工具为止。
护林工作繁重而且危险,王新平也曾盘算过调离,但左思右想,他还是决定不放弃、不懈怠,因为在他内心深处,十分珍惜护林员这份职业和对太子山森林资源的热爱。(转4版)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施秀萍)7月10日,“塞外驼铃——馆藏关山月1940年代西北写生与敦煌临画专题展”在敦煌研究...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