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别让怕麻烦心理 影响“新食尚”

市场星报 2020-06-12 00:45 大字

“我赞同使用公筷,但是特别难执行。”28岁的高先生告诉记者,他认为在家里吃饭是一大家人温馨和睦的体现,家人之间使用自己的筷子相互夹菜非常普遍,如果在家也分公筷老人心里可能会不舒服。对此,记者先后3天选取了100组路人,对其进行了街头采访。从结果来看,在家不使用公筷的原因分别为“一家人没必要”“不习惯”“太麻烦”,而外出就餐不使用公筷的原因分别为“餐厅没有主动提供”“大家都不用”“不习惯”“亲朋好友没必要”。(6月10日《北京青年报》)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公筷、分餐再次推向餐饮的最前沿,也让使用公筷公勺逐渐成了约定俗成的“新食尚”。

对此,北京、上海、广州等诸多城市陆续发出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制的倡议,避免“病从口入”。其中,北京将公勺公筷分餐制纳入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行推广,条例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甘肃省也在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了使用公筷公勺取餐、推行分餐制等规定。

当“新食尚”逐渐形成,并作为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呈现,虽然一些人拒绝使用“公筷公勺”只是怕麻烦心理,但这绝对不是很简单的问题。因为,这种心理具有一定的劣根性,同时还受长期的传统观念禁锢。

只是,越是这样,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从科普的角度,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让人们从“让我使用”向“我要使用”过渡,形成现代公民起码应有的自觉;一方面,要让现在纸上的条例,在现实中得到真正体现,让那些拒绝使用者受到应有的约束;再一方面,还要进一步研究人们除了怕麻烦之外,还有没有更多的原因,比如公筷公勺的设计款式、价格是不是科学合理,等等。

总之,要让公筷公勺真正成为“标配”,让“使用公筷、文明用餐、健康生活”的行动倡议落地,进而让“小餐桌”带动“大文明”,还需要做更多工作,甚至是以问题为导向集中发力。

新闻推荐

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民法典学习宣传”巡回宣讲活动启动

【本报讯】6月10日,兰州市司法局联合市工商联、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市市场监管局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开展了全省“优...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