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巨幅《五瑞图》仅展三日 晒宝也是雅集
“5·18国际博物馆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推出国际博物馆日特别项目,难得展出了一件馆藏高近1.89米的巨幅文徵明《五瑞图》,而且仅在5月17日至19日展出三天。
这三天里,围绕这件馆藏作品,同步开启名为“存天雅集·博物赏识”系列的线上直播与线下雅集。公众在展览之外,有机会近距离赏析这一件五百年前的古画,并通过轻松、直接的交流与互动,体味艺术更多面向的趣味。
文徵明,《五瑞图》,刘海粟美术馆馆藏,画心:长,189.1厘米;宽,94厘米
刘海粟美术馆将这次馆藏古画的展出称为“晒宝节”,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表示,“晒宝节”呼应的是今年博物馆日多元、开放的主题。依托刘海粟先生的收藏,目前美术馆拥有唐至清的古画287件,对古画的研究解析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对于古画的展示也很慎重。古画需要深入的解析、研究、解读。通过“晒宝”、邀请专家解读和网络直播短期活动的方式,也希望让藏品活起来。
5月17日下午,“晒宝节”推出了第一场 直播,主题为“当代视角下的《五瑞图》”,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邀澎湃新闻艺术主编顾村言,艺术家、策展人王南溟从《五瑞图》漫谈当代视角下的《五瑞图》,因为在疫情防控期间,除现场参与观众外,在新华网、哔哩哔哩等相关平台的直播,吸引了十多万人次的线上观众参与。以下为现场对话与解析的部分摘录:
“晒宝节”首场直播,顾村言(左)、王南溟(中)、阮竣(右)对谈
顾村言:简谈“五瑞图”在艺术史中的变迁与影响
明代文徵明《五瑞图》,在此时看特别有意义,一是因为新冠疫情,这在古代也可以通俗地说是一种瘟疫。再则,过一段时间就到端午节了,端午节有五毒,民俗中多以祥瑞之草等辟邪驱毒。
文徵明是苏州吴门四家之一,吴门对明代以后的江南书画和文人生活有较大影响,今年年初,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专门做了一个文徵明诞辰550周年大展。
这件《五瑞图》我也是第一次见,是标准的文徵明风格,文徵明画作有“粗文”与“细文”两种风格,这件画作虽然大,但却是“细文”风格,是以一种青绿山水的风格,绢本以工笔绘制,颜色、用笔都很好,其中长叶俯仰有致的萱草、有飘飘欲仙的感觉;灵芝草的胭脂色和萱草花朱磦色以不同的红色系表现,大树的画法比较苍劲古朴,这些要素都是明代苏州人家追求祥瑞和文人的闲适的表现。我个人猜想这幅大画可能会挂在客厅中堂,旁边应该还会配上对联。估计也不是一年挂到头,而只是在端午节和过年前后挂来祈祷祥瑞和平安。
明代“五瑞”是哪“五瑞”,从这幅画看,有树、草、芝、云、石、水。更加确切地说,是象征苍劲的古柏(或为代表父系力量的椿树)、代表母亲的萱草,以及灵芝草、带着祥瑞之气的祥云、源头活水和石头共六件物体,明代“五瑞”是哪“五瑞”尚需在未来的解读中确认。
而在历史上,“五瑞”又是从何而来?最早的是《史记·舜帝后记》里面讲到“五瑞”,大体意思是舜要招五方诸侯来开会,就赐给他们五个姓,就是玉的“五瑞”(五玉),玉圭、玉璧、玉琮、玉璜、玉璋。到了汉秦,汉武帝比较崇尚那种谶纬之学,讲求黄老之学、天人感应,而“五瑞”成为“天人感应”之间的沟通桥梁。
我今天带了我比较喜欢的字帖《西狭颂》,《西狭颂》是汉三颂之一,地处甘肃成县的一处摩崖,我走访过两次,写过一些文章,除了书法,很重要的其中就包括有汉代比较有名的《五瑞图》。其中的“五瑞”包括有黄龙、白鹿、嘉禾、甘露、木连理,也有说明蜀道开通以后,给人们带来祥瑞的寓意。
《西狭颂 五瑞图》中的木连理拓本
对于祥瑞之物,《新唐书》记载:“凡景星、庆云为大瑞,其名物六十四;白狼、赤兔为上瑞,,其名物二十有八;苍鸟、赤雁为中瑞,其名物三十二;嘉禾、芝草、木连理为下瑞,其名物十四。”也就是说,大瑞多为天象,上瑞多是走兽,中瑞则是飞禽,下瑞是植物。唐代之后,祥瑞品种不断增加。中国历史中,对祥瑞的诠释起源其实很早,《史记·五帝本纪》记舜就有“揖五瑞,择吉月日,见四岳诸牧”之说,西汉时期,推行天人感应理论,认为“天”有意识,可以看到世间一切,故古代君王特别注重天人瑞相,有时甚至大臣蒙骗皇上,说“天降祥瑞”,对国家而言,祥瑞是祈祷国泰民安,对个人来说代表平安、幸福、健康,我们在唐代的壁画里可以看到很多神龙、朱雀的祥瑞之兆。
宋代也有很多“祥瑞图”,其中最著名的书画是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的宋徽宗《瑞鹤图》,这件作品原是清宫旧藏,众多仙鹤在宫殿飞翔、祥云缭绕,代表祥瑞。
宋徽宗《瑞鹤图》
文徵明之前,元代画家陆广也画过《五瑞图》,该幅画芝、兰、萱草、朱竹、大椿,配以坡石,此外还有朱竹,有竹报平安之意。此外。芝兰芳草喻人家佳子弟,大桩长年,萱草忘忧,故名之曰“五瑞”。明代的《五瑞图》,我们现场看到这是文徵明的。
到了清代及以后《五瑞图》就很多了,并逐渐演化为案头清供的形式,五瑞的品种也是变化的,虚谷等画的《五瑞图》便是如此,这也遗留在当下的生活中。比如说过年供一些佛手、天竺、兰花,都可属清供一类。近现代画家中,对五瑞提得似乎比较少了,而岁寒三友则多一些。
所以说五瑞其实代表着中国人对国泰民安,阖家幸福的祈求和希望。生活总是美好的,虽然这次的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在历史长河中还是个暂时现象。中国历史上其实一直都有瘟疫的发生,对待瘟疫,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的经验,民俗文化中的五瑞是其一。虽然现在提五瑞较少了,但《五瑞图》的题材需要我们重新看,怎么走向当下,怎么把“祥瑞”留给未来。
王南溟:以当代理论分析明代《五瑞图》
我也是第一次看刘海粟美术馆的这幅藏品。假如说在一个展览中,也许不太会特别留意这一件,而单独一幅作品配合系列解读,也就提供给大家相对全面、多元的观点,其中包括图像学、民俗学、考据学等。
而我计划从作品本身分析。这幅画诞生于明代,它承上启下的特点在哪?我们习惯把中国画分为山水、花鸟、人物。这件山水画首先同时涉及到的是山水和花卉,其中天、地、水、草、花俱全。在明代风格山水画的背景中,上方泉水往画面中央流动,山被云锁,流出了巨大的空白。也正因为这幅不只是单纯的山水画,而是为了传递祥和的意图,所以祥云占了画面很大的面积,这也是文人画中常见的。除了绘画外,“祥云”图案还出现在碑刻,宗教器皿、敦煌石窟等诸多佛教所有的领域的艺术品中,它是一种象征,意味着太平盛世。
而这件作品又是一件山水画,那么被认为六朝开始兴起的山水画,它的功能是什么?
山水画原有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卧游。更加具体叫“可游可居”,这就导致了山水画像是如今所说的“现实主义题材”,我们以往讲中国画是写意,西方画是写实的,其实最早的山水也带有现实主义的情结,纯粹的山水画为了把人带入自然界。
范宽《溪山行旅图》
但是中国绘画后来发展了另外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后来越来越精到,我们就发明了很多技法(皴法)去表现山,无论是江南山的烟雾渺茫、北方山的刚毅坚硬,都以不同的皴法表达,这也是现实主义。
到了元代山水画越来越放,也越来越精致,说到底是越来越“现实主义”了,技巧的成熟度高了很多。但明朝以后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可以不出去写生山水,这很重要。当绘画成熟了以后,大家对如何画出北方的石头山和南方湿润的山都了然于胸,到了清初“四王”,完全可以不去游山玩水,就可以通过组合完成山水,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时候山水画的语言就也独立出来,变成“画谱”,拿着画谱上的技法就可以搞创作了。“现实主义”绘画也开始转变。
从这个角度而言,《五瑞图》提示了一点,用题材本身是可以形成自己的绘画的,尽管文徵明的时代还在沿袭宋元山水画的传统,但这幅画的重要性在于不需要完全依照山水的原样,以自己的视角赋予画中事物的象征意义,这也导致了后来“梅兰竹菊”“岁寒三友图”等题材的形成。
这些题材首先用了根本毫无相关的一些元素,但是这些元素是被什么来连贯的?是被祥和的理念以及传统积淀下来的符号。围绕这些可以看到这幅画但是的明代依然是保留了山水画的透视法和构图,以及疏密关系。
但文徵明这件作品中的表达手法还是明代大写意之前的,工笔画法。假如说写意绘画是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当时的文徵明还是在表现技巧的高超?他的透视和明暗法是通过轮廓线,勾勒以后形成的,这也是中国画的功夫所在。
明代中后期,因为大写意的发展花卉、树变成独立的题材了,山水画多了画局部的小品画,因为我们的绘画从一个整体变为了一物。
明 徐渭 杂花图卷(局部)
再看文徵明的《五瑞图》汇聚了所有的花、草、山水、泉水、水流。再细细品味,山泉的线条特别流畅优美,就这么几根线条让整个把水往下流,流到水池里面,再形成水波,完全是靠一根根的线条来形成。山石勾勒的方法,灵芝草的渲染,其实也是后来写意画的前奏。
当我们阅读了绘画理论、了解中西方美术史,再回到明代的《五瑞图》会发现中西方绘画有很多相同点,尤其早期绘画中,如何将现实事物通过画面呈现,这个欲望中西方画家都有,只是中国的画家是用线总结一套规律。而西方是通过色彩,不过东方把轮廓线发展得可以独立形成一个透视的技巧。
阮竣:探究中式文人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选了文徵明先生的《五瑞图》作为整体系列的首展。选文徵明先生有几个原因,首先今年是文徵明先生诞辰550周年。目前来讲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关于文徵明550周年的活动,日本今年的纪念展名叫“文徵明和他的时代”。为什么日本会提文徵明和他的这个时代呢,因为从美术史或者文化发展的角度来讲,会发现文徵明延展和代表了那个变革转型的时代。我们讲“明四家”,文徵明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位,其他还有沈周、唐伯虎、仇英等,他们聚集在吴门地区,对于中国画的演变和文人画的发展发挥了作用。
日本东京“文徵明和他的时代”展览海报
静静看《五瑞图》因为“五瑞”的寓意也正契合了我们“抗疫”这件事,我们想让大家穿越回去500年前,去看一看明代人,怎么样用他的所感所想所思去祈福。
而且这件作品很有趣的地方在于,很多传统的《五瑞图》中间的主画面绘有香椿树,但是这件作品是松树。因为文徵明先生活了89岁,从现在的角度来讲是一个非常长寿的人。这件作品是他79岁画的。以象征长寿的松柏,代替“五瑞”中的椿树,是不是文徵明也是为自己长寿祈祷?这也是一个可以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角度。
从整个画面来讲,近代有很多“五瑞图”跟清供会结合在一起,并被列入花鸟画。但是这件作品恰恰是山水画,是在山水自然的景观中出现的“五瑞”,很自然的一种现象。
用五瑞祈福的状态,也是想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探索和研究中式文人对于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尤其像现在时期碰到疫情和困难的时候,一个画家拿起画笔,他可以做一些什么。所以我们很希望《五瑞图》能够给直播间前和现场的观众带来一种祈福的祥瑞,这是我们选择这样一件作品作为整个活动的初衷。
观众欣赏作品
据悉,5月18日晚7点将开启有关《五瑞图》的第二场直播,上海博物馆书画部副研究员孙丹妍、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苏醒将从刘海粟的收藏、作为画家的文徵明,以及文徵明的朋友圈和明代士人的社交生活等角度解读《五瑞图》。
5月19日晚7点的第三场直播将从《五瑞图》中的菖蒲、奇石说起,浅谈当代生活中的文人雅趣,参与直播的有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王大濛、赏石收藏者张驰和青年画家谢兴涛。
在这两场对谈开始前,年轻的民乐团“三弄国乐”还会带来民乐跨界演奏。
文徵明小像
附:文徵明和《五瑞图》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诗文书
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在文徵明的诸多传世佳作中,此画显得殊为奇特,文氏诗书俱妙,故画上多有诗跋,常常不乏长跋。这些题跋不惟使画面生色,使意味更为隽永,同时亦为后人研究他的艺术观提供了生动的佐证。而在此画中,却只有右上角一行最简单的题跋“嘉靖己酉春日徵明制”,而将画幅上端几乎占画面四分之一的空间全部虚出。不唯如此,在章法的虚实关系上,其实处布置在画面四分之三的四周,呈C字形,中心部位以白描潭水虚出。大开大合,结构既紧凑又虚灵。其间,碧潭可见幽深处活水源头,潭边的嶙峋奇石中,繁缀着胭脂色的灵芝,嫣然独放的萱草傍依着苍翠的古柏,山间柏顶祥云缭绕,瑞象万千而绝无艳俗富贵之气,我们从中感到的是秀雅与深静。
据题跋看,这应是文徵明 80 岁时的作品。他自嘉靖五年 57 岁时退隐后,直在苏州家乡的玉磬山房过着悠闲的文人生活。80 岁时,郡县守令和士大夫们为他做过一次寿,许多人写了诗文祝贺。此画颇有自寿之意。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还记得那句“待春暖花开,山河无恙,我必归来”甘肃援鄂医疗队出发奔赴武汉前的誓言吗?疫病阻远、曙光在望、如期归...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