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积极培育战胜疫情的社会心态

甘肃日报 2020-03-27 03:29 大字

何军民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既要坚决阻断疫情蔓延,夺取疫情防控的决定性胜利,也要积极应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社会心理问题,积极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社会心理疏导和干预,稳定社会情绪,建设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要把握舆论宣传引导的尺度和力度,增强宣传引导的温度。减少疫情防控中层层加码管控等非理性的做法,去除冷漠极端的歧视性、诅咒性宣传标语,分类分层引导民众增强疫情防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努力营造严肃紧张而又温暖平和、乐观向上的社会氛围。对于一些网络自媒体中的批评声音,要区别对待,不应一刀切、无差别地屏蔽封删,要引导民众积极建言献策,营造更开放、更健康、更温暖的社会治理环境。同时,也要避免各类“小道消息”和贩卖焦虑恐慌的情绪充斥舆论场,应由官方权威媒体、专业人士和一线人员向公众及时通报疫情情况和防控进展,消除公众因信息不对称或信息混乱等出现的情绪波动、精神焦虑乃至恐慌等心理问题,提振公众战胜疫情的社会信心。

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营造积极向上社会心态中的价值作用。唯有心安,才有家和;唯有民安,方有国泰。要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在居家防控的日子里,努力寻找生活的本真,在家人的团聚中和睦相处,积极开展经典阅读、健身养性、观看经典影视等健康娱乐休闲活动,营造学习型、运动型、艺术性的温馨和谐愉悦的家庭氛围,始终保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念。

要发挥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社会心理服务、心理疏导和干预中的专业作用。组建启动社会心理服务和心理咨询专业化志愿者队伍,制作心理疏导和调适的音视频、图片资料、游戏活动等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为社会公众提供心理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开通心理服务热线提供救助帮扶、心理疏导等服务,消除社会公众对疫情的恐慌焦虑情绪,营造友好互信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要特别注重对社会特殊群体的心理服务和关注,做到“定责走访”“立档盯防”,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设置兜底的“安全网”,灵活运用多种心理疏导方法和技术,主动为其提供心理援助,有效化解心理问题,实现社会治理中的“软治理”和精细化治理。对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要组织社会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对其开展心理服务、疏导和干预,有效缓解他们的工作和精神压力,增强疫情防控的可持续性。

要增强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和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和效度。以人的现代化为引领,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民众,利用科普教育平台和标语、横幅、漫画、视频等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宣传科学理念,增强民众综合素质、公共卫生健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引导民众尊重专业、尊重科学、尊重基于科学的专业判断,促进科学精神和科学防疫精神的培育和养成,不断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

作者系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副教授

新闻推荐

今年起甘肃省将开展公费师范生培养 每生每学年补助1万元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张丽丽房惠玲吕霞)近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和省委编办共同制定下发了《...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