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2019年甘肃省受理咨询投诉举报25.33万件 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500万元

兰州日报 2020-03-14 02:17 大字

【本报讯】3月1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2019年度甘肃省市场监管部门消费维权工作开展情况。据悉,去年,甘肃省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办各类案件7812件,依法罚没6246万元。受理咨询投诉举报25.33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500万元。

1705户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优化,使市场监管更加高效。2019年度,全省市场监管系统抽查市场主体8.57万户、非市场主体1543户,抽查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5%以上;实现省、市、县三级4000多个部门的监管信息互通共享;信用监管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全省7.3万户市场主体被列入异常名录,1705户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对1.7万名失信被执行人做出任职限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格局基本形成。

整体来看,全省放心消费环境持续优化,积极回应消费者的期望和关切,全省经营和服务质量管理规范、诚实守信和依法经营意识强、主动履行保护消费者权益社会责任、严格落实消费安全责任的示范单位(店)累计达到3301家,放心消费环境持续优化。

全省10.3万家餐饮单位实施“明厨亮灶”

甘肃省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8个,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1个。全省餐饮服务单位10.3万家实施“明厨亮灶”,实施率97.15%,校园食堂实施率100%。推行“陇上食安”智慧管理平台,食品经营户“电子一票通”索取率100%。在流通环节,通过全省“互联网+”平台对企业实施信用等级管理,将全省13.3万户食品销售企业经营情况、违法违规行为等信息分为A、B、C、D四级进行公示,有效了提升了企业自律意识。

同时,持续开展食品、保健食品“陇原护老”专项行动,查处各类案件1041件,销毁违法食品106吨,清理网络虚假信息115条,关闭、整改网站、手机客户端、公众号136个,收缴假冒伪劣食品、保健品236.9公斤,捣毁制假售假窝点7个,取缔无照经营主体6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8.55万元。

在药品监管方面,去年全省共完成各类药品抽样4808批次,基本药物生产和流通环节合格率100%,中药材中药饮片抽查合格率96%,化妆品合格率98.4%,合格率较2018年有不同程度提升。严肃查处药品领域违法案件1158件,移送司法机关31件,罚没856.45万元。此外,对全省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企业,化妆品生产企业开展监督检查,责令停产停业8家,取缔无证经营26家。

排查特种设备监管隐患6159处

在特种设备监管方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2019年度,全省检查特种设备生产、经营、使用及检验单位1.35万家,检查特种设备6.88万台,发现隐患6159处。针对发现的各类问题,下发监察指令书2063份,立案查处98件,移送司法机关1件,责令停产整改106家,关闭注销7家,罚没221万元。

全省在用直梯纳入应急处置平台率达到90.68%,实施应急处置3881次,解救受困人数8874人,日均处置10.7次,按规定时限到达现场处置率98.4%。

此外,对全省1542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双随机”监督抽查,检查特种设备5493台,发现并督促整改各类隐患687处,查处严重违法行为3起,查封设备2台,停产整顿1家。

网络市场主体“亮照经营”率达94.2%

为了进一步督导电商平台履行主体责任,甘肃省市场监管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对省内的基业长青、百合生活网等5家电商平台进行抽查检查,核验建立登记档案,督促电商平台经营者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同时,网络市场主体“网上亮照”成效明显,对天猫、京东等3.3万家网络市场主体“亮照经营”情况进行抽查,“亮照经营”率达94.2%。

从全省各地来看,网络餐饮管理不断加强。全省已备案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及其分支机构163家,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3.3万家。对全省网络餐饮服务平台页面端、手机端进行全方位监测处理,网络餐饮主体合格率达到99.12%,确保线上线下同质同标。

清退违规收费594.08万元

2019年,甘肃省市场监管系统共查处价格和收费、不正当竞争、传销案件1178起,依法实施经济制裁3512.2万元。

围绕降成本、促发展,整治各类违法违规收费行为。全年共检查商业综合体、产业园区、写字楼、机场、车站等转供体1729个,督促退还电费753万元,全省电网企业降价总金额11.64亿元。检查相关部门及其下属单位220个、行业协会23个,商业银行及分支机构97个,清退违规收费594.08万元。此外,依法查处非法商业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案件37起,罚款124.52万元。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陈玮

相关新闻

省市区三级联动销毁假冒伪劣商品2.7万件

【本报讯】3月13日,省、市、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市公安局,共同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假冒伪劣商品销毁活动,共销毁假劣产品2.7万件。

当天销毁活动在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红山西路分拣中心举行。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活动现场严格控制参加人数,防止人员聚集。在两台大型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各类假冒伪劣商品被重砸、碾压销毁。据悉,此次销毁物资涉及食品、服装鞋帽、汽车配件、家用电器、装修材料、医用器械、卫浴洁具等12个大类约2.7万件,物资价值227.4万余元。

去年以来,兰州市不断加大稽查打假力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不断强化技术支撑,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抽检检测水平,全市产品质量状况整体良好,工业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为98.5%,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9.5%,没有发生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今年,市场监管部门将以回应民生关切为重心,突出问题靶向,着力加强对取消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工业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探索生产许可企业监管新方式,进一步优化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管。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消费者及相关组织反映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为重点,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围绕食品、儿童妇女用品、学生用品、老人用品、智能家电、家装材料、农业资料、电线电缆等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充分运用监督抽查、风险监测、缺陷召回、执法稽查、标准认证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生产与流通领域联动监管,切实保障消费品质量安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陈玮

新闻推荐

卫生防疫津贴标准大幅上调省人社厅要求对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随到随审即时办理

【本报讯】为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工作条件,切实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激励他们以更坚定的信心和更坚强的战斗力投入疫情防控工...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