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墓葬壁画保护重大科技项目立项
日前,记者从甘肃省科技厅获悉,科技部对甘肃申报的“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近日已完成立项公示。该项目提出墓葬壁画本体劣化与环境特征关联关系及环境调控方法,突破潮湿环境下壁画保护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提升我国墓葬壁画保护的整体水平。这一信息被解读为未来墓葬壁画有望原址保护。
在我国,根据支撑体的不同,壁画大致分三类:石窟式壁画、寺观壁画或者殿堂壁画,还有一类壁画出现在很多地方的墓葬,特别是在一些贵族墓葬中,称之为墓葬壁画。在古代,墓葬被封闭前,会在里面点上蜡烛,然后关上墓门填土,待蜡烛燃烧将墓葬内的氧气耗尽后便会自动熄灭,此后墓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都可以保持在稳定状态,封闭的墓室中的棺椁、随葬品、壁画等也由此长期保存,直至墓葬被再次打开,平衡状态被破坏,墓中随葬品,尤其是壁画会开始劣化。这也就是目前考古发现后,墓葬壁画多无法原址保存,而被移做博物馆收藏的原因。目前山西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中均保存着大量墓葬壁画。
甘肃墓葬壁画遍布多地,其中,在河西走廊嘉峪关东北20公里处的戈壁滩上,有数千座魏晋时期的地下砖壁画墓,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画廊”。该砖壁画内容精美丰富,反映了当时农耕、畜牧、宴饮、奏乐、出行等多方面社会生活,堪称古丝路上的“百科全书”。
不同于寺观壁画大多原址保护,将墓葬壁画的原址保护,目前在国内还未完全解决,甚至是世界难题。墓葬一旦开挖后,就会打破原来地下比较潮湿稳定的环境,跟大气接一通,很快就会变干,在变干燥的过程当中,墓葬土里面支撑的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就会对壁画造成危害。
该项目将重点开展墓葬壁画制作材料和工艺、典型病害劣化机理、墓室环境变化预测和控制、微生物产生机理及辐照灭菌方法、修复加固材料和系统保护方法等研究,力争系统阐明不同类型墓葬壁画的制作材料、工艺及特征,揭示以微生物病害为代表的各类典型病害劣化作用机理,提出墓葬壁画本体劣化与环境特征关联关系及环境调控方法。
据悉,“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由敦煌研究院牵头承担,东南大学、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兰州大学、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等8个高校、研究所和企业参与,共设“墓葬壁画制作材料和工艺特征及典型危害机理研究”、“墓葬壁画原位环境预测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墓室环境微生物来源、危害形成机理研究及辐照控制技术和装备研发”、“墓葬壁画湿固化和防霉材料研发与应用”、“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关键技术应用示范”等5个子课题。“墓葬壁画原位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申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项目实施周期37个月。经公示后,该项目将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要求和程序启动实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孙理
新闻推荐
最新!3月1日甘肃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治愈出院84例
2月29日20时至3月1日20时,甘肃省无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新增出院2例。截至3月1日20时,甘肃累计报告新型冠状...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