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能丢失“便民”思维
近期,为防控疫情,各地有许多社区、村庄、小区实施封闭管理,自行发放了各色不一的出入证。从2月24日开始,在甘肃许多地方,随着健康通行码的“上岗”,各色出入证已“退疫”。(3月1日《工人日报》)
健康码“上岗”,出入证“退役”,这是在管理方式上的转变,但显然更“便民”了,为了防疫需要,各城市均出台了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民的“自由”,但为了抗疫,这是必要的。防疫期间,如何做到“防疫”和“便民”两不误,这考验着管理智慧。
健康码的“上岗”,表明了抗疫变得更精准了,因为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好方法,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管理。其实,健康码已经在全国各地铺开,成为当下一种常态化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健康码也不再只是在一座城市或一个省通行,有的省份已经可以“互通”了。随着生产恢复的到来,各地在抗疫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在管理上显然不适合于“一刀切”,更不能简单粗暴。一方面需要借助大数据,借助科技的力量精准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具有更高的责任心,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事实也证明,在防疫上一旦出现“漏洞”,后果不堪设想。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城市在抗疫过程中,仍然沿袭形式主义。据了解,在办理返城上班和恢复生产相关证明过程中,许多人遭遇五花八门办证、无厘头证明等形式主义困扰。一方面是“办证难”,有务工者办证时遭遇“踢皮球”、陷入“死循环”,即使经过多个环节也办不到一张健康证明,甚至有个别地方在办证时搭车乱收费;另一方面,是办证多,为开证明而证明。一些地方在企业复工前向企业索要介绍信、城际通行证、工人健康证等多种证明,填报表格多、条件设置苛刻,最后能用上的不多、白白折腾。应该说,一些“防疫证明”是必要的,这可以保证恢复生产的“安全性”,但“防疫证明”关键在“实用”,如果让老百姓去开没有实质性意义的“证明”,这不仅无助于抗疫,更是给行业步入正轨带来了麻烦,而且在开诸多“证明”中,极有可能会感染上病毒,这恰恰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在一些职能部门,平时的“便民”工作做得相当不错,“便民”思维也体现得不错,可在抗疫期间,却往往丢掉了“便民”思维,的确,抗疫是当前的大事,要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抗疫却不能丢掉“便民”,相反,更要多从便民的角度考虑。不给老百姓添麻烦,让老百姓更舒心办事,这何尝不是抗疫力量?能够在线上办理的在线上办理,能够不接触的办理就不接触办理,在平时我们提倡“最多跑一次”,现在应该提倡和实践“一次也不跑”。抗疫需要力量,“便民”之中也体现着力量,抗疫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齐心协力。防疫不能丢失“便民”思维。王军荣
新闻推荐
马娜询问病人身体恢复情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顾丽娟“做完手术,这两天感觉怎么样?”“胸口不闷、不疼了,整个人感觉轻松...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