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教育信息化:基本事实和政策建议
教育信息化必然是长期发展趋势和选择。图为2月10日,河北石家庄市井陉县北良都村,北良都小学一名学生在家中利用网络听课学习。新华社 图
当前,全国上下正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全国多地教育部门陆续宣布中小学延期开学,全国多数线下教育培训机构也暂停了线下课程。在此背景下,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保证疫情防控期间“停课不停学”,积极组织提供线上课程,为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服务。
在线教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背景下的燃眉之急,但是也引起了不少争议。基于国内现实背景与微观统计数据,并结合现有的高质量研究,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对现阶段“在线教育”进行讨论:首先,基于国内大型微观数据,对在线教育的可行性和实施基础进行统计描述;其次,基于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讨论信息化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职业发展的影响;第三,分析在线教育可能面临的困境;第四,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并讨论在线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希望,这些讨论一方面可为当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在线课程制定提供短期思考,另一方面能就我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型过程中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长期建议。
一、在线教育实施基础:互联网普及程度
在线教育普及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各地区具有较高的互联网普及率。从直觉上看,手机、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在日常生活中似乎已经非常普及。但现实情况果真如此吗?
为客观描述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程度,我们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统计。CFPS由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负责策划与实施,样本覆盖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下通称为省),目标样本规模为16000户,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为和中小学接收在线教育群体匹配,我们将数据样本局限在至少有一位中小学生的家庭。统计发现如下:
首先,具备上网条件(定义为可以通过电脑上网或通过手机等移动方式上网)的家庭比例为89%。其中,有条件使用电脑上网的家庭比例为47.1%,有条件使用手机等移动方式上网家庭比例为87.9%。
其次,考虑到中国城乡间及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差距,为多维度全面刻画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程度,我们进一步将样本划分为城市和农村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在城市样本中,具备上网条件的家庭比例为93.3%,使用电脑上网的家庭比例为61.8%。而在农村样本中,这两项统计指标仅分别为85.6%和35.3%。
换言之,在农村样本中,可以使用电脑上网的家庭只占35.3%。这一结果意味着近三分之二的农村家庭学生,无法利用电脑进行在线学习。我们还考察了不同省份间的互联网普及程度差异,发现排名前三位的是北京、天津、上海,最后三位是甘肃、四川、贵州。
第三,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群体使用互联网学习的现状,我们利用数据库中关于“上网目的统计”这一问题,同样将样本限定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我们发现,平时较高频率(定义为:一周至少1至2次)使用互联网,用在学习目的上的学生占比为44.8%,分城市和农村样本的统计分别为51.6%和39.9%。换言之,农村学生中仅有39.9%的学生习惯使用互联网来辅助学习。
互联网使用情况统计。注:数据来自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数据库,样本局限在至少有一位中小学生的家庭。
互联网使用情况在城乡间的差异。注:数据来自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数据库,样本局限在至少有一位中小学生的家庭。
图1和图2汇报了上述统计情况。总体而言,尽管我国整体互联网普及率较高,但有条件使用电脑上网的家庭比例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农村地区,虽有85.6%的家庭可以利用手机等方式移动上网,但只有35.3%的家庭可以使用电脑上网。考虑到在线教育更多依赖于电脑进行授课,在当前的互联网普及程度下,在线教育对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省份农村地区家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信息化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职业发展的影响
信息化在教育中的应用是劳动经济学研究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已有的实证研究以国外研究居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教育信息化在美国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另一方面,较多研究利用随机实验的方法在印度开展了有关电脑和网络辅助学习的实验。
根据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劳动经济学家Philip Oreopoulos等的定义,教育信息化包括下述几类模式:(1)提供信息化途径(例如为学生提供电脑和互联网);(2)利用电脑软件等进行辅助学习(录播等);(3)基于科技的行为干预(例如给家长发短信等督促学习);(4)在线教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线直播课堂)。
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效果,现有研究存在意见分歧。部分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因为“线上名师”的质量和授课方式常高于传统老师。也有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学业成绩没有显著影响或有负面影响,原因在于部分学生自主性较弱,常用电脑和互联网玩游戏,减少了其有效学习时间。
基于中国的背景,本文作者新近发表于欧洲《人口经济学季刊》(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的研究(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陆毅教授合作)发现,在中国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改革虽然对高校大学生短期内的学业成绩没有明显影响,但却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概率和入职工资,并通过培养他们的信息化技能,提高了他们使用电脑和互联网的频率。与本研究结论相关的是,诸多研究也发现教育信息化提高了学生使用互联网和电脑的技能,培养了他们对科技和信息的兴趣,而这些改变,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刻和正面意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当聚焦于“在线直播教育”这一细分的研究领域时,我们发现,大部分研究发现,在线课堂的效果不如传统课堂。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Eric P. Bettinger等人2017年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研究利用美国一所大学的数据发现,接受在线教学的学生,其学业成绩显著低于接受传统线下授课学生的成绩。美国西北大学教育与社会政策学院教授David N. Figlio等2013年发表于美国《劳动经济学季刊》(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的研究则通过在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上进行随机实验,验证了在线教育对学业成绩的负面效果,且这种负面影响对少数族裔学生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尤为显著。。
总结来看,第一,教育信息化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现有的研究结论发现并不统一;第二,从学业成绩角度出发,单纯的在线授课形式效果不如传统课堂;第三,如果把眼光放得更远,关注学生长期职业发展和个人信息素质的培养,则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
最重要的是,现有研究发现,教育信息化的正面作用主要来自信息化课程中较高水平的教师、更合适的教学方式;负面作用主要来自学生利用计算机或互联网进行娱乐,无法跟上节奏,无法熟练使用软件和网络等,特别是,这些问题对背景较弱的学生尤其严重。
三、当前肺炎疫情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困境
第一,课程质量方面:部分地区一刀切地制定政策,要求教师短时间内完成课程录制或进行在线直播,一些乡村教师甚至需要出门寻找网络进行录课。这种脱离实际的硬性要求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会影响到学生接受的在线课程质量。
第二,网络方面:近期由于多地企业及学校开展线上办公与在线教育,互联网访问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宽带网络承担着前所未有的峰值流量压力。许多线上课程都出现了掉线、卡顿、语音延迟的现象,甚至出现了部分教师自己讲了一节课、学生完全不在线的情况。
第三,学生主动性方面:部分学生,尤其是本身学习主动性较差的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游戏,课程效果堪忧。
第四,家长和学生身心负担方面:部分学校要求家长监督每天打卡学习,然而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家长基本不会操作电脑,这种要求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此外,长时间使用电脑或移动设备,特别是很大比例的学生使用家长的手机进行在线听课,会对学生的视力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第五,上述问题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和学生来说更为严重,一刀切地推行在线教育可能会进一步拉大区域和城乡间的教育不平等。
四、基于当前背景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议
一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由物质资本驱动向人力资本驱动的转型过程中,政府和家庭对人力资本的重视和投入程度大幅增加。另一方面,信息化、数字化产业正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在此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必然是长期发展趋势和选择。但是,要真正有效、切实地实现由教育信息化提高人力资本红利,依然任重道远,需要相关观念的改变,以及切实有效政策的配套完善。
以下是作者基于现有研究、微观数据统计和现实观察,所提出的一些政策建议:
就短期而言,首先,注意因地制宜,不可一刀切。
在推行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群体要有的放矢、分类推行。例如,针对农村地区或网络不发达地区,尽量减少使用直播形式的在线授课,可更多考虑使用现有高质量资源,尤其推荐其使用国家、教育部或相关平台统一提供的,由优质教师统一录播的课程。这一方面可以减少农村地区教师的负担,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农村网速等带来的不便,此外更可保证课程质量,也节约成本。
其次,在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特殊群体。对学业基础较差、家庭背景较弱的学生以及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加强家校沟通,确保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三,推荐大部分学校统一直接使用现有平台优质课程,而非强制教师单独制作课程。对少数高水平学校,可鼓励部分教师自愿进行在线授课或制作录播。
就长期而言,第一,各省一级教育部门可考虑统一制作义务教育阶段各课程的教学视频,组织具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统一录制。事实上,现有研究所发现的教育信息化的优势,大部分正是来自其带来的更优质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资源。
第二,继续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教育部门和学校需鼓励和督促家长和学生更多将互联网应用于学习和工作,而非只用于娱乐和社交,利用快速的不断推进的信息化促进人力资本的提高。
第三,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群体。
在本文作者看来,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一方面是提高我国整体人力资本,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是通过网络等信息化技术,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可及性,缩小地区和城乡间教育差异,从而减小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人力资本不平等。相关政策在制定过程中,需要特别考虑这一点,特别要谨防教育信息化可能导致的不平等加剧等问题。(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甘肃颐年商贸“特殊植物用太阳光转换膜的开发”项目 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破解农业困境
特殊植物用太阳光转换膜西北地区受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限制,一年中作物能生长的时期短,作物总产量比较低,但光照充足,如何充分...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