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根植陇原精研国术 医德学风誉满杏林 记原甘肃中医学院院长张士卿

兰州日报 2020-01-17 04:34 大字

张士卿近照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潇旋文/图

张士卿常说:“医乃仁术,中医为道,更当要大医精诚,心存仁义。”如今,虽已年逾古稀,他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每周出门诊5次、查房1次,年门诊量达15000余人次。从医从教40余年,张士卿以其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精湛的专业技能,勤奋严谨的求学治学精神,学高身正的师德医德风范,诚朴豁达的为人处事心境和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赢得了患者的一致赞颂。

离京返兰义务为百姓治病

张士卿,男,汉族,医学硕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甘肃中医学院院长,首批“全国名中医”,荣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全国第三、四、五、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顾问,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中医儿科杂志》主编等职。

1970年8月,风华正茂的张士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后放弃了能留在首都北京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地来到祖国大西北。

1978年10月,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攻读医学硕士学位。然而,在北京工作3年后,他又一次毅然决然地返回大西北,来到建院时间不长的甘肃中医学院任教。

张士卿极力坚持“中医药学独具特色,中医药教育必须独立发展”,在他担任院长期间,甘肃中医学院生源质量逐年提升、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师资力量日益雄厚,成为甘肃乃至西北颇有影响力的医学院校。为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甘肃中医药事业和经济发展,他组织筹建了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敦煌中医药馆,推广敦煌医学,同时多次在相关会议上提出“应加强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岐黄文化的研究”。

慈心仁术为公共卫生事业身先士卒

张士卿先后拜师全国名中医王伯岳、江育仁、于己百,全面继承他们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他在临床上尤擅儿科,对小儿外感发热、呼吸、消化、精神、神经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见解和确切的疗效。他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三因两辨一对症”的临证特色和“外感内伤,健脾为先,疑难杂症,运化在前”立方法则。2004年,他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名中医”,2017年,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首批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

誉满杏林为中医儿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张士卿潜心教学,桃李众多。他坚持为本专科学生授课,先后承担《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中医儿科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医临床基础专业研究生1名;独立培养中医儿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47名;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医儿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名;作为指导老师参与全国首批中青年优秀临床人才项目工作并培养传承人1名;作为第三至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培养学术继承人6名。他不定期在省内外开展各类专题讲座,并连续多年在全国中医儿科专业学术年会上开展学术讲座,分享自己的学术经验,2006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9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先进名医工作室”称号,2013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发展突出贡献奖”。他培养的学生大多已成为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在做好临床和教学工作的同时,张士卿在科研方面也取得了卓越成就。创办了国内第一份《中医儿科杂志》并担任主编,为中医儿科界同仁学术交流、成果展示搭建了平台,促进了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面发展。他协编《敦煌医粹》,主编《实用敦煌医学汇讲》,主审《实用敦煌医学》,合编出版《中医儿科学》、《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等著作10余部,主编出版《中医基础学》,整理出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伯岳/于己百》2部,先后在国内外中医药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双龙雪莲酒的开发研究”“固本膏治疗肾虚腰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10余项科研成果。

张士卿凭借丰富扎实的医学专业和高尚的医德先后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1项、甘肃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5项,先后荣获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新闻推荐

用温暖现实主义温暖时代 从甘肃风行作品看中小成本电影创作

《甘南情歌》剧照《耳蜗》剧照《天水来的姑娘》剧照《黄天厚土》剧照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王莉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电影年...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