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医术精湛惠患者 情系甘肃育桃李 记全国名中医张士卿

甘肃日报 2020-01-15 04:59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欣瑶 通讯员 甘中萱

日前,张士卿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兰召开。研讨会上,全面总结了全国名中医、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张士卿的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以及治学精神,也分享了他在临床诊治儿科常见病方面的最新成果。

从1970年来到甘肃,张士卿就与甘肃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他用精湛的医术服务甘肃,用师者的情怀培养医学人才,他是首批“全国名中医”,并在2019年荣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

1970年8月,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的张士卿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地处祖国西北的甘肃平凉工作。在那里,他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不畏山路难走,不避天黑人稀,为当地群众义务治病。

在平凉工作期间,张士卿曾在平凉卫校任教。8年中,他与同事一起自编自印中医教材和讲义,创办中医门诊,开辟中医医士班和西医学习中医班的学生(学员)实习基地。同时,他在教学实践中还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和“师承传授”的教学方法,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型医疗卫生人才。

1978年10月,张士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攻读医学硕士学位。在3年的学习中,他受岳美中、万有生、方药中等老师口授心传,刻苦钻研,博采众方,成为首届中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被选留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西苑医院儿科工作。在北京工作3年后,情牵甘肃医疗卫生事业的张士卿又一次返回大西北,来到建院时间不长的甘肃中医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前身)任教。

在甘肃工作的几十年,张士卿为发展中医药事业、培养优秀医务人员而奔走。1998年,针对全国掀起的西医院校合并中医院校的风潮,张士卿极力坚持中医教育独立发展,他强调“中医药学独具特色,中医药教育必须独立发展”。在他担任甘肃中医学院院长期间,该校生源质量逐年提升、教学水平明显提高,为甘肃省基层医院培养了大批人才。

张士卿在临床上广涉诸科,尤其擅长儿科,他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呼吸、消化、精神、神经系统等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有独到的见解和确切的疗效。他精研经典,结合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三因两辨一对症”的临证特色和“外感内伤,健脾为先,疑难杂症,运化在前”的立方法则,并先后主持开发“开胃增食合剂”“咳喘贴”等多种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广泛。

多年来,张士卿坚持为本专科学生授课,先后承担《黄帝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中医儿科学》等多门课程、多专业、多层次的教学任务。

张士卿在科研方面潜心钻研,他创办了国内第一份《中医儿科杂志》并担任主编,为中医儿科界学术交流、成果展示搭建了平台。他协编《敦煌医粹》,主编《实用敦煌医学汇讲》,合编出版《中医儿科学》《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等著作10余部,先后在国内外中医药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完成“双龙雪莲酒的开发研究”“固本膏治疗肾虚腰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10余项科研成果。

如今,虽已年逾古稀,张士卿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他每周出门诊5次、查房1次,年门诊量达1.5万余人次。

新闻推荐

正宁公路段积极做好防滑保畅工作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通讯员赵金龙何卫斌)1月5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正宁部分路段有积雪,针对干线公路交通带来安全...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