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人骄子候选人事迹】解开敦煌舞“密码” 记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始人高金荣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欣瑶
2019年11月28日,由兰州文理学院举办的《舞从敦煌来》展演汇报晚会在兰州音乐厅举行,该校用这样的方式,纪念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四十周年。
舞台上,仙乐缥缈、舞者舞姿婀娜;舞台下,一位老人的目光紧紧注视着台上。这位85岁的老人,就是敦煌舞教学体系的创始人、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高金荣。
舞从敦煌来
1979年5月,舞剧《丝路花雨》问世,把一种源自敦煌壁画的全新舞蹈形式带到了观众眼前。
看完舞剧《丝路花雨》,时任甘肃省艺术学校校长的高金荣眼前一亮,能不能将这种舞蹈引入课堂?
那年9月,兼任甘肃省舞协主席的高金荣第一次去了敦煌。在浩瀚的壁画世界里,高金荣寻找与舞蹈有关的元素。
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先生知道高金荣的来意后,特意给了她102张临摹的敦煌壁画中舞姿图,让她进行研究。“常先生给我的这些线描图,是我创建敦煌舞教学体系的艺术源泉。”高金荣说。短短一年时间,她先后5次进入莫高窟。在日复一日的寻找中,高金荣发现了更多线描图中没有的舞姿。这些动作经过她的研究,都转化成了日后敦煌舞基本的动作。
1980年末,高金荣编写的《敦煌舞教学大纲》出炉。当年,她在甘肃省艺校招收了第一批“敦煌舞班”的学生。
解开敦煌舞韵味“密码”
当她面对第一届学生时,敦煌舞没有现成的音乐可用,配乐如何实现?她尝试以隋唐时期所制定的九部乐、十部乐中具有三结合特点的《西凉乐》为基调,逐渐形成了敦煌舞的配乐风格。
她发现,敦煌壁画虽然受西方影响比较多,但也有不少东方文化元素。她博采印度舞、新疆舞、南方舞,以及武威民间舞等舞蹈的精华,并受到高丽乐的启发,创研出了敦煌舞呼吸教学法。
在高金荣的摸索中,敦煌舞韵味的“密码”被逐渐解开:眼神表情丰富、手形多姿秀丽,手臂柔曼多弯;赤足,脚的基本形状为勾、翘、歪;体态基本下沉,出胯冲身形成三道弯,再配合长绸、腰鼓、琵琶等道具进行表现。
一边教学、一边研究,高金荣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敦煌舞训练课程体系。
这就是敦煌舞
1981年,高金荣带着学生远赴敦煌,为研究敦煌文化艺术的专家表演了几段舞蹈训练课程。专家们一锤定音:“这就是敦煌舞。”
吃下了这颗“定心丸”,高金荣回到兰州更加投入地进行教学与研究。1986年,“敦煌舞班”首届学生经过6年时间的系统训练即将毕业。毕业演出,高金荣把他们带到了北京,首场演出就在北京大学。不凑巧的是,运送演出服装的车路上抛了锚,没有办法,高金荣只能给学生购置统一的练功服。穿着练功服,敦煌舞就在北大首演了。随着第一个节目开始,现场鸦雀无声。虽然没有华丽的演出服,演员们到位的神情、丰富的肢体动作,深深吸引了北大师生。
高金荣说,敦煌舞这个名称,不是谁特意起的,随着教学、演出的深入,自然而然就有了这个舞蹈流派和教学体系。2011年,甘肃省艺术学校并入兰州文理学院。为了传承发展敦煌舞,兰州文理学院专门成立了敦煌舞传承发展研究中心,将敦煌舞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来发展。
这场《舞从敦煌来》的演出,是高金荣和学生献给敦煌舞教学体系创建四十周年的一份礼物。
整场演出,有基本功展示,也有敦煌舞剧目演出;既有《千手观音》《妙音反弹》等经典剧目,也有《褰褰袖欲飞》《金刚》等新创剧目。
在这次演出中,有一部高金荣编导的新剧目《沙漠红柳》。这部剧,演绎了沙漠中面对风沙屹立不倒的红柳形象。舞姿依然是敦煌舞,但题材却跳出了莫高窟。高金荣说,敦煌舞不应该仅仅限定在敦煌这个框框里,它能够表现更多的题材。
正所谓“敦煌舞源于敦煌,但却不止步于敦煌”。这,应该就是高金荣思考中敦煌舞未来的发展之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在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之即,1月10日,由兰州联合假期,携兰州城关区旅游发展行业协会、甘肃旅控等与来自兰州...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