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孩子票子房子三喜临门 杨灵安“星”路成长记

汉中日报 2019-12-12 09:50 大字

本报通讯员 贾军 “杨灵安年纪不大,是一个能吃苦、有恒心的青年,他可是搞产业的一把好手!”提起洋县黄金峡镇杨庄村贫困户杨相福之子杨灵安,村主任王启军不停地夸赞他。别看他年仅30岁,却已持续发展产业6个年头,先后尝试过养羊、租地种烤烟。他自立自强,不怕失败,用辛勤的汗水谱写出一曲催人奋进的脱贫赞歌。

杨灵安的老家杨庄村紧邻汉江和酉水河交汇处,交通闭塞,经济基础薄弱。职中毕业后,他到南方务工,几年后,认识了甘肃姑娘罗晓丽。回到村里,看到十分艰苦的家庭条件,罗晓丽没有说什么,依然按照约定结婚成家。2014年春,他考虑杨庄村交通不便,耕地面积有限,就和妻子计划发展养羊。他和父亲东拉西借,凑了两万多元,买了40多头羊羔和4头黄牛。他修建了羊圈和牛圈,一年后,牛羊总数发展到100多头。由于山势陡峭,羊群经常跑散、走丢,再加之父亲年迈,到临河山崖上赶羊极不安全,就毅然低价卖掉了羊群。

2016年春天,他打听到龙亭镇柳山村有80多亩空地出租。他觉得这里交通条件好,离县城近,既能发展种植业,也能解决孩子上学问题。就立即交付定金,租下70亩土地,发展烤烟产业。为了耕种方便,节约成本,他购买了旋耕机、三轮车,凡是力所能及的活都由自己来干,尽可能节省资金。几年下来,累计节约耕地、运输费用4万多元。为了支持他发展烤烟,全家人都搬迁到产业园的山梁上,吃住在烤烟楼旁边的临时住房里,房子周围,种蔬菜瓜果,满足了家里生活所需。那一年,他迎来开门红,当年就获得7万多元毛收入。

让杨灵安最伤心的是2017年秋天。那年烟叶采摘的晚一些,连绵秋雨持续了一个多月,烟叶水分很重,加上他对烤烟技术还不精通,烤出的烟叶发黑。运到烟站出售,全是最低的等级,当年损失10多万元。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他细心总结了失败的问题根源,就是自己不懂烤烟技术。他买了烤烟产业方面的技术书籍研究,同时经过洋县烟站人员介绍,他到白石、四郎一带的烤烟大户家里学习烤烟技术。啥时掐尖、啥时间防虫,啥时施肥,如何控制炉火,他都烂熟于心。

2018年,为了保墒抗旱,杨灵安采用覆盖地膜种植烤烟,一下解决了丘陵地带在春夏季节干旱缺水问题。按照技术要领,科学施肥,当年烟叶长的厚实均匀。

同时,杨灵安还在烘烤这个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他接连找了几个烤烟大户,虚心求教,咨询了不同含水量烟叶的烤制技术。随后,他在家里耐心实践,小心翼翼地记录不同湿度烤烟的温度和时间,在摸索中一点点提高了技术。一个月下来,他终于掌握了烤烟的主要窍门。等到10月份出售,他家的烟叶颜色纯正,烟站给的等级高,收入10多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9年,杨灵安家可谓三喜临门。年初,小女儿出生,家里又增添了欢声笑语;这一年又是丰收年,出售烤烟1万多斤,纯收入7万多元;他家还完成了易地扶贫搬迁,彻底告别土坯房,顺利脱掉了贫困帽。今年10月,杨灵安被市委表彰为脱贫励志民星。

新闻推荐

中国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 品种面积超过95%

据新华社三亚12月11日电(记者于文静)近年来,我国改革品种管理制度,引导“产学研”衔接,不断激发育种创新活力。植物新品种保护...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