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蓝天模式”让企业活了,百姓富了□ 杨晓军

定西日报 2019-12-22 06:12 大字

从一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逆袭成为全国马铃薯淀粉加工的“旗舰”企业,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它年轻的“掌门人”李幸泽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踏浪前行,不断壮大。

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十几年来专注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用心、用情做好马铃薯淀粉。但是,蓝天公司和市内其他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一样,面临的尴尬困境是企业守着先进的生产线却无薯加工。

可能有人疑惑,定西作为全国马铃薯三大集中主产区之一,怎么可能会没有薯呢?毫无疑问,全市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在减少,产量供不应求。这就不得不思考一个深层次问题,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意大面积种植马铃薯了?他们种植马铃薯的热情去哪儿了?种了薯换不成钱恐怕是主因。那么,被“饿得慌”的淀粉加工企业为什么收购不到原料薯?原因不言自明,缺钱。

每到马铃薯收购旺季,淀粉企业必须囤积足够的原料薯才能保证全年的淀粉生产供应,这样企业才会有效益可言。问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合作社和贩运户就更不用说。没有钱,就只能给老百姓打白条,甚至几年也兑现不了现金,这样就严重挫伤了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农民不愿种和企业吃不饱的供需矛盾进入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蓝天模式”应运而生。“蓝天模式”说到底就是解决了供应链的资金问题,在政府的“斡旋”和企业自身良好信用的基础上,银行参与进来给马铃薯供应链的上下游注入了充裕的资金。虽然,这些钱是信贷发放,最终是要还的,但也能解一时之急、一时之需。有了钱,企业和合作社就有了胆。在资金的撬杠作用下,种植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甚至能在田间地头卖了洋芋、拿到现金。于是,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种植都不再是个事儿。

“蓝天模式”首先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困扰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保证了企业原料供应,从而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循环,扩大规模、更新设备、提高产能、技术创新等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蓝天模式”作为产业扶贫的生动实践,其社会效益正在日益凸显。蓝天公司通过紧密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或联合社,而合作社又广泛联结种植户,从而让企业、合作社、农户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让农民在多环节受益,让更多的人在产业链上脱贫致富,实现了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多重效应。

“蓝天模式”的探索实践,为解决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方案和途径,是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子。

新闻推荐

甘肃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学校实现校方责任险全覆盖

新华社兰州12月20日电(记者白丽萍)记者19日从甘肃省教育厅了解到,目前,甘肃已为1.5万多所中小学近500万名师生购买校方责任险...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