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非遗+扶贫:老“手艺”焕发致富新活力

甘肃经济日报 2019-11-22 00:52 大字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张栎

10月下旬,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举行。甘肃省选送的东乡族咪咪和藏族牛角琴脱颖而出,喜获“我最喜爱的乐器”称号,再次向全国游客和群众展示了陇原非遗魅力,赢得好评如潮。

11月11日,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在安徽省黄山市开幕。甘肃省展出的15套、60余件酒泉夜光杯雕以及部分天水丝毯展品吸引了众多观众和游客驻足欣赏,纷纷选购。

第二届进博会期间,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国家会展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文化展示区展出。微雕葫芦、肖像剪影、庆阳刺绣,这些指尖上的文化,吸引了众多群众参观、购买。

甘肃非遗正在以全新的面貌亮相于全国。也有人说,非遗再美,也不能守着“手艺”没饭吃。而在甘肃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甘肃非遗正发挥着其独特的魅力,助力推进民众脱贫。

非遗扶贫:用艺术带动百姓富起来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甘肃省全国“非遗+扶贫”10个重点支持地区。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于2018年设立了两个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甘肃省筹措资金100万元委托兰州交通大学组建工作团队,帮助两个工坊进行工艺设计和文创开发。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韩友顺今年25岁,经过6年的学艺生涯,如今已是一名成熟的砖雕师。韩友顺告诉记者,由于腿脚不方便,无法干过重的体力活,19岁高中毕业后他就开始学习砖雕手艺,补贴家用。“从前家里开支紧张,父母没有文化,只能靠打零工维持家用,家庭生活非常拮据。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高中毕业后我就开始打工,首先想到的就是做砖雕匠人。”

由于从小就喜欢砖雕,总是喜欢看砖雕匠人刻花,所以在砖雕厂开展免费培训的时候,韩友顺也加入了培训队伍。

“一开始工资只有几百元,后来一千多,两千多,现在每月我已经能挣4800多了。家里的生活也好了起来。”韩友顺说。

(转4版)

新闻推荐

裘志新:为育种而生新华社记者 靳赫 罗毓

1965年9月,杭州火车站。600多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报名支援宁夏建设,登上西行的火车。18岁的裘志新是其...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