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师月瑛:为家乡姐妹传授裁缝技艺

定西日报 2019-10-27 07:32 大字

采访师月瑛,完全是一次巧遇,可以说是碰上的新闻,事前没有采访打算。

记得是1981年的一天,我和定西地委对台办专干柳养濂一道去新添下街师月瑛家,调查了解她的公公、去台人员曹正星在大陆亲属情况。看到她家院里放着几条长凳和桌子,原以为是隔壁小学里用的,打听后才知道是办裁缝班用的。

办裁缝班,这在农村改革开放的最初几年是件挺新鲜的事。这时,我产生了要采访她的念头。

我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听师月瑛讲述了她开办服装裁剪培训班,为农村妇女传授裁缝技艺的事。师月瑛热情爽朗,说话利索,办事干练,是一位念过高中的农村中年妇女。她心灵手巧,通过勤学苦练,掌握了一手做衣服的好手艺,成为远近闻名的女裁缝。当地不少年轻妇女想学这门手艺,但苦于没人教,纷纷前来求教,要求拜师学艺。一年前,师月瑛产生了办班讲课,集中培训带徒传艺的想法。取得婆婆、丈夫的支持后,她抱着试试看的想法,逢集日在新添街上贴出了招生启事。没想到,不几天就有不少妇女前来报名。她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学,又非常耐心细致,深受学员欢迎。培训班办了一期又一期,越来越红火。不少学得好的妇女回去后成为服装加工专业户,有的还带徒传艺,一传十,十传百。

通过实地采访,我和柳养濂合写了一篇通讯《家庭剪裁训练班》,我俩搭车去兰州,把稿件亲自送到《甘肃日报》编辑部。编辑魏义接待了我俩,看了稿件后觉得很新鲜,说这是新生事物,认为很有新闻价值。稿件很快被采用,而且刊登在报纸头版重要位置,报纸将此稿作为重要稿件为之配发了“编后”语,写了这样一段话:“这篇文章读来很有兴味。一位会剪裁的农村妇女,在集市上贴出“招生广告”,很快就有几十人报名就学。她已经办了五期剪裁训练班。这说明农村确实需要文化技术知识,农民学习文化技术知识的心情非常迫切。愿农村工作干部在这些方面大开方便之门。本报也希望通讯员多写这类反映农村新人新事的稿件。”此后,我和同事王佐林一道再次采访师月瑛,进行跟踪报道,稿件《巧手剪新衣农家添春意——女社员师月瑛开办裁缝训练班》,发表在1981年的《甘肃农民报》上。

师月瑛办服装裁剪训练班,为家乡妇女传授裁剪技艺的事迹报道后,产生很大影响。一些外地读者看了这篇报道后,给师月瑛写信索求教材。根据需要,经过一番苦干,师月瑛精心编写出了一本计算简便、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服装裁剪》教材,由甘肃科技出版社出版,并确定为甘肃省农村应用技术广播学校教材,在全省广泛使用。在我第一次采访报道几年后,根据政策师月瑛随丈夫将农村户口转为兰州城市户口,但她不愿去兰州城里享清福,甘愿留在农村继续开办裁缝班带徒传艺。于是我又一次去她家采访,所写稿件《立志为农村传播实用技艺——职工家属师月瑛回乡举办服装裁剪培训班》发表在1985年5月6日《甘肃日报》上。

从此以后,师月瑛成为省、地、县各级妇联组织抓的先进典型,直至推到全国妇联。新闻媒体采访不断,各种荣誉一项接着一项,光环多了一层又一层,名声越来越大。师月瑛火了!她的名字和照片先后出现在《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杂志《农民日报》《甘肃日报》《民主协商报》《甘肃科技》《定西报》《甘肃妇工》等报刊上。由甘肃省妇联与甘肃黄土地影视制作中心联合摄制的给世界妇女大会献礼的电视专题片《我的妈妈——师月瑛》,在中央电视台《今日农家女》栏目播出。1987年她被选为省政协委员,成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她还作为全国“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进京参加表彰大会,受到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受到全国妇联、农业部等13个国家部委的表彰奖励。

从我第一次采访师月瑛算起,距今已整整36个年头,如今她已是74岁的老人了。

1996年8月21日,在服装裁剪培训班教室里,师月瑛(右2)与时任全国妇联主席赵地(右1)、时任甘肃省妇联主席孙兆霞(左2)交谈。

新闻推荐

甘肃:光伏扶贫电站全部收益用于扶贫

2018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制定的《甘肃省光伏扶贫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指出,光伏...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