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步宁 让书写变成生活方式
篆刻作品李步宁作品爷爷给李步宁写的“眼界——心源”联,也是对他的期望《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大学之道古人论书扇面单字八尺整纸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文/图
■人物简介
李步宁,甘肃静宁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甘肃省青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省直工作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兼草书委员会主任,中国书协“翰墨薪传”西部五省区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指导教师,甘肃书法院院聘书法家,民盟甘肃书画院常务理事,安宁区书协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2017年度“优秀志愿者”,甘肃省书法家协会2018年度“先进个人”。
从2009年参加完第三届“兰亭奖——安美杯”新人展之后,李步宁已经有十年时间没有参加全国书法展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艺术境界的止步不前,正相反,在这段抛开诸多纷扰的时光里,他得以沉下心来研修成果、积淀功力,让笔墨芬芳更加浓郁、清新。
“近十年来,全国书法发展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作品技法语言不可谓不精,作品形式语言不可谓不华美。”李步宁告诉记者:“书法队伍基本十年一个梯队,作为八十年代的我,已然开始脱离新人行列了,因为‘00’后的新秀已经带着自己鲜亮的青春正式出道了。”
日前,备受广泛关注的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结果揭晓,经过激烈的初审、面试等工作,一部分作品脱颖而出。从公示的结果来看,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精品难觅,从投稿量来看是历史之最,高达52620件,但是入选作品却仅有1074件,仅仅占到了百分之二。其中,李步宁的作品荣登榜上。
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旨在推动书法事业可持续发展,全面展示近年来书法篆刻艺术的优秀成果。
“由于太长时间没有参与活动,所以对展览的细节很概念,也很茫然,也对自己有没有跟上时代的书写节奏在思想上不明确。”李步宁坦言:“这次十二届国展对于自己要不要参加,一直犹豫不决,主要是放下时间太长,有点捡不起来的感觉,懒惰散漫习惯了。”
原来,直到快截稿的前几日的一个半夜三更时,李步宁才和学生在白天上完草书课之后来到工作室,学生拉纸他书写,一口气写了好几张,然后挂起来挑选。
“最后选出的这幅作品,可以说是我目前水平中语言表达相对到位的一幅。”他说:“在规定截稿时间的前一天下午,我用顺丰快递将作品寄出,尔后这个事情就被抛之脑后了,每天又正常进行我的教学工作。这些年里,在兰州一直从事书法基础教学与提高工作,当个教书匠也是人生美好的一件事情。我以前曾对学生说,我自己可能算是个称职的书法老师,但不一定是个称职的书法人。”
九年前,李步宁来到兰州的那个时候,对于生活他是懵懂的。
“那时候,刚从学校出来的我,可以说是单纯的让人不知所错,感觉世界处处是美好的,每个人都是靠谱的,人与人之间都是和谐的。我从小生活成长在西北偏僻的农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又是老实人。小时候农村信息闭塞,教育落后。”他一边回忆一边感慨地说。
“也不知道要好好读书,或者说读书能干什么都不晓得。”李步宁笑着说:“记得小时候家里面连电都没有,晚上点的是煤油灯,一直到我小学二年级时全村才通了电,有了光明。我从小就喜欢胡乱涂抹,爷爷看我爱写字,就给我自己用秃的毛笔,让我画着玩,我就用自己家里用坏的盆子装上黄土,然后加水做成泥水盆子,放在院子里的阴凉处。放学回家写完作业就在院子里玩,想起写字了就在院子里的地上涂抹几笔。”
2012年夏,爷爷给李步宁写的“眼界——心源”联,将一份沉甸甸的期望种在了他的心底。
“爱好痴迷写字算是家传,爷爷是读过私塾的,从我记事起他就是我们乡方圆一带还算有名的阴阳先生,写的一手毛笔字。”李步宁告诉记者:“平时如果没人到家里来请他出去,他就在家里读书写字,那个时候物质匮乏,他用来写字的纸是大小一米左右的大白纸,一张几分钱。记得大字小字他都有练习,还时不时把写得满意的贴在墙上。”
他说:“有的时候,爷爷在家里上房里的大方桌上写字,我就在桌子旁边站着看,偶尔爷爷会给我写上一小块纸,说让我去背上面的内容,我那时候也不懂是什么,当然也没有背,我只会一天到晚的玩。但也不知为什么,那些小纸块竟然让我保存到了现在,真是无比的高兴。现在有时翻书时还会从我的书柜里拿出来看看,没人能知道我在那一瞬间的快乐。”
爷爷在家里面是很有威严的,在李步宁的记忆里面,家里吃饭时他是唯一可以和爷爷一起坐在炕上的小方桌吃饭的。因为,李步宁算是排行老大的孙子,农村人常说爷爷孙子没大小,而家里其他人只能坐在屋子里别的桌子吃饭。
“随着我的长大,爷爷开始在闲暇时教我写字,练习用的是爷爷用旧报纸订的本子,写完看着好的,还会给我画圈圈。”随着交谈的深入,李步宁的思绪渐渐地深入到这份珍贵的回忆中:“后来上高中我就一个人到县城租房子住校读书,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学期末坐班车才回一次家。其余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县城生活。”
他说:“哪怕是学业有所荒废,但在写字这个事情上,我是爱到骨子里的,也受爷爷的教习,从未间断过。后来遇到我的恩师娄尚先生,正式开始了我的书法专业学习。”
至今李步宁还清晰地记得老师曾经说过的话:“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不要着急,好好写字。我不仅要教会你们怎样写字,还要教会你们怎样做人,怎样爱自己的家庭。”
对于老师的教诲,李步宁终身难忘。
“老师也是淡泊名利之人,一直孜孜不倦的在探求书法的进步,水平之高,使人只能望其项背。”他告诉记者:“再后来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学习,美院的教学是注重临摹的,讲究先入古,再创作。所以给我在五种书体的临摹方面打下了基础与学会了思考问题,同时完成了系统的笔法学习与全面思考的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书法学习必以古人为师的学习理念。”
机缘巧合,毕业后李步宁来到了兰州,和西北师范大学王海雄先生成为了忘年交。
“王老师也教了我很多,主要是在生活与社会方面,我们两个躺在床上,抽着烟,他给我讲了很多待人做事的道理,还有一些和人打交道与在生活中守时的问题,甚至还严厉批评过我一次。慢慢的,我也从一个木讷的人开始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但是我内心深处的单纯到现在还没有改变,也改变不了,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就做个简单人好了。”李步宁感慨地说。
“在上学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书法能干什么,能有什么用,就是真爱写字,写字就高兴。”他由衷地表示:“后来走向社会才开始慢慢地转换这个思维,而且很慢。为了生活,我就开始教学生。毕竟,人首先应该解决衣食住行,结婚成家,这个没有钱是办不到的。”
就这样,李步宁开始了正式且经年累月的教学。
“教学生,有好处,也有坏处。”李步宁告诉记者:“好处是可以解决生活问题,坏处是会使人思维固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一些现有知识。其实对于一个真正喜欢书写的人来说,是无奈的。我现在仍然是一边坚守纯粹书法学习与创作,一边教学。”
这几年,李步宁将全部精力用在了对古帖的理解性临摹上,从一开始的刻意机械临写到现在的能够自然临写,期间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他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要解决书法笔法问题,笔法的纯熟是书法走向高难度的保证。
他说:“临摹就是为了继承古人的笔法,同时锤炼各种书法本体语言。当然,书法的学习最关键的是我们个人对古帖的理解,这是我们在创作时能不能做到对古帖生发的前提。所以意向化是一个书法学习者必备的能力。”
“我是一个愚钝的人,天资悟性都较为平淡,只能靠吃苦的方式来修炼获取书写的进步。”李步宁表示:“当然,书法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修行的事情,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去年在兰州一个全国性展览上,刘德宏老师看了我的作品说,格调很高,书写状态很好,把章法再严谨一些,参加展览没有问题。”
在今年的中国书协基层会员培训班上,李木教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讲了一个问题,对李步宁带来了很大的启示,说全国书法展览现在缺的是能够自然书写的作品,我们现在的展览作品大多都是设计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这段话对我的判断起到了肯定性的作用,也是符合我的书法观的。”李步宁认为:“我一直在坚守自己的书写观,就是书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向古人学习,临摹历代的经典作品,然后化为己用。这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使自己的书写水平逐渐提高,成长起来,堆积博取。随着时间与自己的人生阅历、审美观的变化,慢慢凸显出自己的心性,形成自我的书写语言。我相信,最终我能够找到自己的书写归宿。”
“对于书写,古人是日常行为。”他感慨地说:“现在由于毛笔已经退出了实用,转而成为纯欣赏式的艺术表现,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存在形式。我们生活在当下,就应该表达这个时代的美好。感谢我出生在了这个伟大的时代,从而让我有一席用武之地,将书写变成了我的生活方式,我觉得是幸福的。”
新闻推荐
甘肃省开展民营医院规范管理监督检查专项行动 保健市场乱象整治成效明显
本报兰州讯(记者王耀)记者10月9日获悉,按照2019年全省卫生健康工作安排部署,今年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民营医院规范...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