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王进喜:用生命坚守初心

甘肃日报 2019-09-29 05:31 大字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孙海峰

“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王进喜不止一次说过的话,也是他用一生坚守的初心。

1950年,27岁的王进喜通过操作考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当年,这个出生于玉门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小伙子,用自己的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由普通的农家子弟逐渐成长,成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一面旗帜。

在玉门油田工作10年,他创造了多项石油钻井行业的第一,留下了许多让人难忘的回忆,“王进喜全天滚”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1958年初,在“大战白杨河”的勘探中,王进喜带领贝乌5队豪迈地提出了“月上千,年上万,标杆插上祁连山”的响亮口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王进喜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吃住在井场,一天24小时管生产。大到生产组织、泥浆配制、钻头使用,小到钻杆摆放、丝扣抹油、要车领料,事事都管,像一个上足劲的陀螺一样围着钻井任务转个没完。没时间吃饭,就叫徒工从食堂里带,啥时候有时间啥时候吃;睡觉也是有空了才眯上一会儿,钻杆上、泥浆槽里、电机房边都是他睡觉的地方,一张老羊皮袄白天披、晚上盖,整天不离身。天气暖和时就睡在井旁,随时掌握钻机运转的情况。

就这样,王进喜像钉子一样“钉”在了井场上,只用了13天就打井1191米,提前实现了“月上千”的目标。不甘示弱的王进喜又向“月上五千”冲击,他依然“全天滚”,天天围着钻台转。到1958年9月,贝乌5队当月钻井进尺达到5009米,创造了全国最高、世界少有的钻井纪录。

苦干实干为玉门油田带来了大发展,也为王进喜带来了荣誉。1959年,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参加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的国庆观礼。

在参加群英会期间,王进喜看见北京街头因缺油而背上煤气包行驶的汽车,从内心里感到歉疚。一听说东北发现了大庆油田,他立即提出申请参加大庆石油会战,“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

1960年3月,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日夜兼程赶奔大庆。到萨尔图以后,王进喜下了火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找到调度室首先问:“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我们的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能上,不能等;只准干,不准拖!”王进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玉门发来的钻机运抵萨尔图后,由于当时吊车、汽车、拖拉机非常少,60多吨重的钻机设备无法卸车、搬运和安装。面对重重困难,王进喜带领全队把钻机化整为零,采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把钻机和设备从火车上卸下来,运到马家窑附近的萨55井,安装起来。连续苦干三天三夜,王进喜没离开车站和井场。行李放在老乡家,一次都没去睡过。

在大庆,第一口井完钻后,王进喜指挥放架时,被滚堆的钻杆砸伤,当时昏了过去。醒来时一看几个工人围着他抢救,井架还没放下来,就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站起来继续指挥施工。队友把他送进医院,他又从医院跑出来,拄着双拐指挥打井。钻到约700米时,突然发生井喷,井场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他们用加水泥的办法,提高泥浆比重压井喷。水泥加进泥浆池就沉底,又没有搅拌器,王进喜就扔掉拐杖,奋不顾身地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经全队共同奋战,终于压住了井喷,保住了钻机和油井。

由此,1205钻井队创下年钻进超10万米的新纪录。1970年4月,王进喜作为特邀代表,回到了阔别10年的家乡,参加了在玉门召开的“全国石油工作会议”。但随后,他因积劳成疾,被确诊为胃癌。同年11月15日,47岁的王进喜因医治无效不幸病逝。

在短短47年的人生历程中,这个出生于大西北的汉子,辗转玉门、大庆两大油田20年,以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用铮铮铁骨担负起初心,铸就了伟大的“铁人”精神。

新闻推荐

省政协举行升国旗仪式庆祝新中国和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本报兰州9月27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崔亚明)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五星红旗为中华...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