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甘肃省博物馆获赠原版印刷《清敕修大藏经》

兰州日报 2019-09-11 08:43 大字

捐赠仪式现场华静摄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华静实习生苏宁宁)为弘扬经典、传承文脉,北京文物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清敕修大藏经》经版修复保护项目委员会首席专家、总顾问延藏法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国兴、孟树锋、陈阿金等7位社会人士向甘肃省博物馆捐赠了原版印刷的《清敕修大藏经》。9月10日上午,“原版印刷《清敕修大藏经》捐赠仪式”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甘肃省文物局局长马玉萍和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向捐赠者颁发了捐赠证书。

据悉,大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集,简称藏经,有多个版本。《清敕修大藏经》又称《乾隆大藏经》或《龙藏》,是我国古代最后一部官刻汉文佛藏。其不仅包括佛教经典,还收录了元、明、清历代高僧大德的章疏、论著、语录、史传和目录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敕修大藏经》始制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开雕,至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竣工,雕成经版79036块。经版初刻完成后存于故宫武英殿内,后历经劫难、几经辗转。而《清敕修大藏经》经版也作为我国现存于世唯一一部完整的官刻大藏经木质经版,弥足珍贵。

后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2009年《清敕修大藏经》经版修复保护工作委员会成立,正式启动《清敕修大藏经》文物保护项目。经查实,《清御制龙藏经》经版现存69410块,佚失9626块,在现存的经版中还有20%以上的经版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为找全底板内容,工作委员会先后组织派遣专业人员走访了欧美、东南亚诸国的博物馆、研究院以及国内百余所图书馆、博物馆和寺院等藏书机构,考察搜集并研究整理各地收藏印本的具体数量、目录、年代,反复对比、甄别、筛选,并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寺志等历史资料。最终,找到并完整补齐了《清敕修大藏经》乾隆初印本的全部底本内容。全面修复后原版印刷的《清敕修大藏经》,再现了雍乾盛世初雕时的完整风貌。

此次原版印刷的《清敕修大藏经》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原大原色原样呈现,仅印刷80部。就现在存世佛经官刻经版而言最为完善,其中一些文献资料更是海内孤本。本次重新印刷出版,补齐、更正了历次版本的缺失、勘误。刊印完成后,延藏法师将共95箱《清敕修大藏经》和三件艺术珍品无偿捐献给甘肃省博物馆。

甘肃位居丝绸之路枢纽地带,是世界上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之区,是丝绸之路上诸多民族频繁往来、交流、聚集之地。近年来,甘肃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上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共频,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甘肃省博物馆长期以来收藏和展陈大量汉唐“丝绸之路”、佛教艺术珍品,在“丝绸之路”和佛教文化研究、传承和宣传上做了许多工作。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贾建威表示,《清敕修大藏经》(原版印刷本)入藏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对研究丝路文化、敦煌文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将继续弘扬甘肃鲜明的开放、多元、互补的文化特色。

“在延藏法师为首席专家的工作团队共同努力下,耗时八年,补齐了《龙藏》损毁、遗失的经版,并严格按照故宫旧藏乾隆印本的工艺流程、装帧等形式,重新手工印刷了八十部《龙藏》。此次重修将是最后一次的绝版印刷,它的珍贵将不言而喻。”捐赠方代表表示,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和精神纽带。实施“一带一路”,迫切地需要我们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中国智慧,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我们将原版印刷的《清御制龙藏经》藏之于中国乃至世界一流博物馆,是我们为“一带一路”服务的一项重大实践。

新闻推荐

■杨西英 爱驻于心育桃李

杨西英是天水市实验小学正高级教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特级教师等殊荣。32年来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师,担任...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