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洞明即文章 评《茶痕:一杯茶的前世今生》
张大千《春日品茗图》刘松年《撵茶图》《茶痕:一杯茶的前世今生》《唐诗画谱》中的《闲夜酒醒图》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卢悦宁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国人拥有漫长的种茶与饮茶历史,茶早已融入了祖先们的日常。而国画作为一种自成体系的艺术形式,最为直观地呈现着遥远而神秘的古人生活。当茶道入画,画现茶意,我们无需空想,不必穿越,只要捧读一本《茶痕:一杯茶的前世今生》,其对中国历代茶画的解读已使我们在茶香、丹青与文字的交融间欣然忘我,遇见了一种淡然的处世方式。
由唐代的《萧翼赚兰亭图》始,至张大千的《春日品茗图》,《茶痕:一杯茶的前世今生》一书的作者叶梓先生将八十多幅茶画的故事一一娓娓道来。茶之雅致,茶之隐逸,文人之高洁,文人之端正,无不在叶梓先生的笔下呼之欲出。
全书自始至终浮泛着与茶道精神相一致的和、静、怡、真。
叶梓先生显然是深谙这些茶道精神的核心与灵魂的。不论是讲述茶史上的“鸿门宴”(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描写妙趣横生的斗茶(刘松年《茗园赌市图》),探究一幅茶画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仇英《换茶图》),还是说清一方砚台或一处墨迹与茶的关系(钱惠安《烹茶洗砚图》),邂逅旧时光中的佳人(任熊《煮茶图纨扇轴》),在茶的芬芳中收获大地的馈赠(黄慎《采茶图》)……叶梓先生的行文总是这样冲淡平和,不疾不徐,无束无拘。
读《茶痕:一杯茶的前世今生》,静静地在茶香中浸染,在墨香中怡然自得,在文字中修习、叩问、寻觅,方能渐渐无限接近于生活的真谛。在本书的跋中,作者叶梓先生自言“我本愚钝,但亦有心”。我想这必然是一颗赤子之心。从成长地甘肃天水到客居地江苏吴中,这颗赤子之心愈加澄明,愈加本真。
叶梓先生是在画册里陆续捡拾出那一幅幅与茶有关的画卷的,本意只是喝茶翻画,自说自话,“以无益之事遣客居南方的无涯之年”。而他对这些茶画的解读颇见功力,既能在茶事中深入浅出,又能在画道里洞见、体察,也就形成了这样一本厚厚的历代茶画赏读笔记。不论是茶画中的真意,还是古诗文中与茶相关的典故,又抑或是历朝历代文人平民的雅趣与习俗,爱茶懂茶的叶梓先生都颇有心得,也都可以信手拈来,任意东西。
茶在鸦片战争中彻底地“被全球化”,其在中国历史上的荣耀地位似乎也不复以往。及至现当代,乐于与茶打交道的人并未减少几许,然附庸风雅者有之,炒概念者有之,相互攀比者有之,一味追求高价奢侈者有之……对于茶之本香,世人似乎久已不闻,一些曾被坚守的东西也近于烟消云散,正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古人多风雅,喝杯茶、聊聊天,也能画一幅画,哪像我们只知道咔嚓几下,拍几张照片然后拍屁股走人”,对此,叶梓先生是深感痛心和遗憾的。尘世嚣嚣,还原茶之本色谈何容易?还传统以尊严谈何容易?但同时叶梓先生也在书中以一己之力对抗着茶的庸俗化。
书中,叶梓先生试图通过文字告诉人们,茶与修身养性有关,与其说茶是外在的物质需求,不如说茶是人们内在的精神需求;与茶相对的应是琴棋书画,而非柴米油盐;茶应该是仪式,是境界,是哲学……
饮茶,赏画,看看自己的周遭,想想经年的际遇,忍不住就要写下这洋洋八万多字的闲散文字来。
全书的明线是叶梓先生对茶画的一一品读,暗线却可读出他本人对自己所心有戚戚的经历的低声诉说。从幼时叶梓先生的“祖父从地里归来,中午都要在大门口的树荫下煮罐罐茶,因为那里有南来北往的风”,到《唐诗画谱》中的《闲夜酒醒图》使叶梓先生“不禁想起一次次酒醉后儿子伺服在侧端茶递水的情景”,再到书的最末,叶梓先生感慨“一杯茶,几个朋友,读书、写字、闲逛,一晃,人生的暮年就来了”,无不让人为这些看似云淡风轻,实则轰轰烈烈的日子怅怅然动容。
这些与茶有关的日子其实也与茶无关:存在了,经历了,记住了,有没有茶都没有关系。
“寒夜客来茶当酒”,叶梓先生几次在书中提到这一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中几乎隐没不见的句子。有茶,有客,有以茶当酒的气概,又何惧人生之寒夜?一切皆可入画,一切皆可咫尺亦可天涯。
新闻推荐
群英荟萃话发展强强联手绘蓝图 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喜迎“十岁生日”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22日上午,“壮丽祖国七十载·创意甘肃新时代”大型主题活动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