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饰品“缺斤短两”,重量真是洗没的?
据8月21日央广报道,日前,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甘肃省2019年第2批工业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结果通报”显示,抽检的50批次贵金属首饰及制品中,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近两成。周大生、中国金店、中国黄金等多个品牌上榜,主要存在质量偏差、贵金属纯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等问题。对此,中国金店表示,不合格产品是加盟店私自采购的,将清查所有加盟店,下架此类产品。周大生则表示,不合格产品陈列时间过长,经清洗抛光造成了重量偏差。
欲卸之责,何患无辞?如此解释显然难有说服力。首先,加盟店所卖商品,本应对品牌负责,不能有利益便均沾,出问题就推责;其次,即使品牌黄金饰品等确实存在“清洗损耗”的说法或可能,那么负责任的做法也应是每次清洗后、最终销售时据实称量和标示。
我国《价格法》规定,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消法规定,经营者以广告、产品说明、实物样品或者其他方式表明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状况的,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实际质量与表明的质量状况相符。对相关珠宝品牌商和加盟商来说,对如此规定和道理本应“门儿清”,可为何还“缺斤短两”?在被查处后,还无厘头地应对呢?
首先是信息不对称。对如何区分鉴别黄金等贵重饰品,除少部分专业人士外,大部分人并不清楚。这为此类商品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故意混淆概念,虚标、乱标等,提供了便利和条件。其次是黄金饰品的特殊性。此类饰品由于贵重和稀缺,通常都是以非常小的如毫克等为单位来计量销售,准确计量需由专业机构借助专业计量工具完成。普通消费者即使怀疑此类饰品的标示和销售存在猫腻,也往往有口难言。这也无形中助推一些无良商家虚标和“缺斤短两”的行为。其三,基层执法部门对黄金等饰品的质量、标示等,还存在监督不力甚至监管空白,经营者的违规成本很小。此外,现实中还可能有其他诸如消费者的依法维权意识弱等原因。
黄金等饰品的“缺斤短两”,以及商家的无厘头回应,不应成为笑料和谈资。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应对,因病施策。比如加大专业知识宣传,破除信息不对称催生的虚标销售空间;强化监督执法,提高违规成本,让所有行业内经营者不敢也不必虚标销售黄金等饰品,还黄金珠宝市场以应有的透明和纯净。
新闻推荐
近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在甘肃省肿瘤医院启动全省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并举办培训班,明确从5个方面推动实施安宁疗护试点工作...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