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重量“洗掉了”,商业信誉“洗没了”
日前,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报,抽检50批次贵金属首饰及制品,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近两成。周大生、中国金店、中国黄金等多个品牌上榜。主要存在质量偏差、贵金属纯度不符合标准要求等问题。中国金店表示,不合格产品是加盟店私自采购的,将清查所有加盟店,下架此类产品。周大生声明称,不合格产品陈列时间过长,经清洗抛光造成了重量偏差。(详见今日本报15版)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黄金具有抗腐蚀、稳定性、延展性等特征,成为天然的货币,亦适合做贵金属首饰。消费者购买黄金首饰除了美观、收藏等,也有资产增值、保值的考虑,由于黄金首饰零售价格高昂,都是以克为单位计量,如果出现短斤少两的情况,就会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显然,此次抽检暴露出的质量偏差、贵金属纯度不合标等问题,乃是在侵犯消费者权益,涉案商家需要接受处罚,并向消费者道歉和赔偿。
在面对质量问题时,涉案商家的回应态度,亦令人难以满意。加盟店私自采购、清洗导致金饰品损耗的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无论什么原因导致的“质量偏差、贵金属纯度不合标”,相关企业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推卸责任。商家销售商品时,应遵循法律规定,采取明码标价、货真价实、足秤足量等原则,给消费者提供合格商品。而在此案里,涉案商家存在明显的短斤少两情况,有“坑”消费者之嫌,还试图甩脱责任,显然是不能过关的。
作为专业销售者,对黄金首饰的保管、养护有着丰富的经验,不应该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退一步来讲,就算黄金重量真的是被“洗掉了”,也该按照工作流程,对饰品重新称重,扣掉被“洗掉”的部分,按照新的分量计算,重新写标签上货,以免造成质量误差。可反观涉案商家的做法,难以令人满意,如此一味搪塞的态度,不仅是黄金重量“洗掉了”,恐怕连商业信誉也“洗没了”,将受到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惩罚。
有媒体曝光,珠宝业存在质量、名牌logo、标签全能造假的情况,打印一张标签只需要几毛钱。据业内人士透露,黄金珠宝检测证书或成分报告造假成本极低,行业检测证书造假相当普遍,检测费用5~20元不等,一个证书成本不到一元钱。2016年,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罗湖分局查获假冒名牌珠宝5万多件,依法查处涉嫌违法珠宝检测机构6家,查获涉嫌虚假珠宝鉴定证书成品2.1万张,半成品45.8万张和制假工具。
在珠宝行业充满各种猫腻的环境下,消费者缺乏专业知识,难以辨识黄金真伪,以及确切的含量,很难保证买到货真价实的黄金饰品,往往将信任寄托在知名珠宝商家身上。可是,现在连这些知名珠宝商家都不靠谱,亦存在相关质量问题,不免令人沮丧,还有谁可以信任呢?因此,监管部门对珠宝行业要严加管控,对涉案商家加大处罚力度,全力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商家也应认识到,商业信誉比黄金更重要,一旦失去消费者信任,那可就覆水难收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葛强记者何怡璇)记者在省高速公路局获悉,截至8月20日,甘肃省高速公路2019年ETC(不停车电...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