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邮苑盛宴 酒泉邮展观感

甘肃日报 2019-08-20 06:07 大字

展览一角。

王进喜的形象出现在我国发行的邮票上。

大龙邮票。

《驿使图》邮票。

《敦煌壁画》系列邮票。

高羔

邮票,被称为“国家名片”。它因包罗万象,因此又被称为百科全书。邮票也是重要的历史印记,它们在方寸间记录了社会变迁的重要瞬间。

自1840年,英国邮政大臣罗兰·希尔发明并使用邮票以来,小小的邮票就像是花朵般散发出幽幽的馨香,吸引众多的集邮爱好者集之藏之。

也许在人们的脑海里,都会留下这样的概念,起源于英国的集邮活动最早在我国东南沿海“登陆”,然后慢慢向内地推进。可是谁也不会想到,甘肃较早开展集邮活动的地区竟然是偏居西隅的酒泉。在上世纪40年代,酒泉的老君庙油矿成立了甘肃较早的集邮组织——老君庙业余集邮会,并且出版发行了会刊《集邮生活》,这也成为甘肃集邮的发端。

余光中曾说过:“一切都是忙出来的,唯独文化是闲出来的。”当时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和石油工人,怀着开发石油、支持抗战的信念来到了老君庙。在远离家乡、远离故土的时光里,亲人的思念化作一封封飞鸿寄往这里。因这里日落较晚,大家在工作之余竟喜欢上了这些花花绿绿的邮票,由此推动了甘肃省的集邮文化发展。

如今,缘分再次牵手酒泉。“壮丽七十年 阔步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集邮书画展”7月在酒泉市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从不同角度记录新中国建设发展的精彩瞬间,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成就。此次集邮书画作品展览也是首次将集邮文化与书画文化有机融合的一次尝试,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位于丝绸之路上的酒泉,曾是草圣张芝的故里。此外,闻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也矗立在这里,似乎空气中都飘逸着浓郁的墨香;“铁人”王进喜、神舟号飞船等一个个包含着酒泉元素的人和事,也都相继被“搬”上了方寸之内。

方寸展现翰墨丹青之美,翰墨丹青淋漓方寸神韵。集邮与书画结合,相得益彰。在展出的一幅幅书画作品中,翰墨潇洒飘逸,丹青惟妙惟肖,被誉为“将军书法家”张爱萍书写的“高雅情趣,精神文明”,潇洒飘逸的墨迹诠释了集邮带给人们的一种精神愉悦;科学家钱伟长书写了一幅“寓教于乐,团结爱国”,端庄凝重的墨迹展示着老一辈科学家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心情。

在展览现场,排列整齐的展框内镶嵌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发行的1347套、4668枚邮票,琳琅满目的邮票,就像是开在邮苑的一朵朵绚丽的奇葩,异彩纷呈、绚丽多姿,各自摇曳着美的神韵。一枚枚邮票又像是无言地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其中书画类邮票,诸如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等人的作品,更是印制精美,这些名家大师的精品力作,无疑让邮票本身成为一枚枚小小的艺术品。

如果说一枚枚邮票就像盛开在邮苑的花朵,那邮人就像是不辞辛劳、嗅香而来的蝴蝶。

在山东东营胜利油田工作的铁杆邮迷高杰,手里拿着一大摞封、片,他兴奋地说:“我坐了33个小时的火车来到酒泉,就是为了能参加这场集邮的盛会,并买到心仪的邮品。”

的确,高杰从黄河入海口,为“邮”而来到酒泉这个充满神秘与活力的西部城市。也许,人们不仅是为邮票而来,也为心中那份对收藏的执著。

据说,国外的邮商卖邮票给集邮者,邮票要装入一个信封,而信封上有着这样的文字:怡情、益智、交友、储财。这也就是后来邮人们所说的集邮“四益”。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可以增长知识。

集邮,实际上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要学习就要开阔眼界。在此次展览中,荣获2019世界集邮展览大金奖的6部45框精品邮集:《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中国解放区毛泽东邮票(1944-1950)》《中国早期军邮史(1913-1949)》《中国中南解放区邮票(1948.9-1950.8)》《啤酒》《嘴》,也同步展出。这些具有国际水平的邮集,不仅让偏居西部的广大邮人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知识。如大家都知道,大龙邮票是中国有史以来发行的第一枚邮票。我国第一套邮票的发行,是1878年,当时称之为“信票”。图案是云朵和龙,又称“大龙邮票”。如今能在邮展中如此近距离地欣赏到,包括设计图稿、试样、印样、字模特征、版式、纸张、刷色、变体和各种使用实例,尚属首次。

这些邮集中,珍罕邮品频频亮相。如在《中国早期军邮史(1913-1949)》这部邮集中,有一枚抗战时期,由兰州寄往重庆的实寄封。这枚由毛笔书写地址的信封,字迹凝重端庄,可以看到寄信者心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此外,从黝黑而清晰的邮戳上可以看到,当时正处于全民抗战,邮路仍保持畅通,人们团结一致、同仇敌忾。

另外,在《嘴》这部邮集中,汇聚了琳琅满目的中外邮品,通过这些邮品,讲述了人类嘴的多种功能、嘴对人类生活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如何更科学的保持嘴的安全与健康等方面内容。就是在这部邮集中,展出了一枚为纪念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而发行的小型张。而小型张的主图案就是出土于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的《驿使图》画像砖,在这块长不盈尺的画像砖上,寥寥数笔,传神地刻画出1600多年前邮驿情形,驿使宽袍大袖,足蹬长靴,手持凭信,快马加鞭。初看,令人感到这枚小型张与“嘴”颇不搭界。可是再仔细一看,原来这位骑马送信的驿使竟然没画嘴。这也充分见证了古代严格的邮驿制度,要求驿使要具有守口如瓶的严谨工作态度。

丝路悠悠、方寸馨馨。集邮之花一直盛开在陇原大地上。

新闻推荐

护好清水进万家

寇江泽最近,一场大规模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正在全国各地开展。在2018年完成长江经济带11省份县级及以上水源地整治的基...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