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今日甘肃> 正文

甘肃省疾控中心发布8月防病提示 谨防病毒细菌频繁“入侵”

兰州日报 2019-08-09 01:29 大字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晓芳

日前,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8月防病提示称,进入八月,依然酷暑难耐,各种病毒和细菌继续频繁“入侵”,因此一些疾病和灾害需要及早预防。

乙脑:每年6月至10月高发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每年6月至10月高发。近年来,由于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较高,乙脑开始向大年龄推移,成人及中老年病例增加。

乙脑是人畜共患病,人、猪、牛、马、鸡、鸭、鸟等均可感染乙脑病毒。其中猪(尤其是仔猪)是乙脑主要的传染源。乙脑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主要为三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兼吸人血和动物血,常常在黄昏后和黎明前活动。

未接种过乙脑疫苗或未感染过乙脑病毒的人均可能患上乙脑。绝大多数的易感者被携带有乙脑病毒的蚊虫叮咬后不发病,呈隐性或亚临床感染,少数易感者会出现显性感染。乙脑急性起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发病初期患者体温急剧上升,并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会有嗜睡或精神倦怠,随着病程发展,患者的意识障碍会明显加重,出现昏睡、昏迷,严重者甚至出现死亡,少数重症患者半年后仍有后遗症。

接种乙脑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接种乙脑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乙脑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接种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分别于儿童8月龄、2周岁各接种1剂;乙脑灭活疫苗分别于儿童8月龄接种2剂,间隔7至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

还应及时清理居所附近的垃圾,将房前屋后可能积存雨水的缸、桶、坛、罐等器皿彻底清除、倒扣、加盖或定时换水清理,以及填塞树洞、石穴、坑洼等措施可防止蚊虫产卵,以有效降低蚊虫密度。个人要加强自身保护,可通过使用纱窗、纱帘、蚊帐、蚊香、驱蚊剂、穿长袖长裤及浅颜色的衣服等方法避免被蚊虫叮。对猪圈等场所定时进行卫生清理及蚊虫消杀也十分重要。

手足口病:密切接触是重要传播方式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粘膜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斑丘疹、疱疹。该病好发于散居和托幼机构儿童,在暑期,散居儿童应成为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那么,如何预防手足口病?首先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勤洗手,家长要指导宝宝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打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遮掩口鼻,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做好家庭卫生和消毒:每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换、勤洗、勤晒衣被;宝宝的餐具、玩具等应经常清洗消毒。减少患儿与易感者的接触: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手足口病患儿不应继续入托或上学,避免进一步传播引起聚集性或暴发疫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此外,还可以接种疫苗:手足口病目前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价疫苗。据悉,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EV71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该疫苗适用于6月龄至5岁儿童,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

输入性蚊媒传染病:出境应做好必要防护

目前是暑假外出旅游高峰,出入境人员增多,加之恰逢夏季气温较高,雨水充沛,蚊虫增多,需防范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的输入和传播。

前往登革热、疟疾、寨卡病毒病、黄热病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区时,应了解当地的传染病相关情况,掌握其基本的预防知识和技能。依需可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进行专业咨询,做好健康防护。旅行期间,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蚊措施,建议穿长袖上衣和长裤、睡觉时使用蚊帐(或空调房)、使用防蚊驱避剂等;同时注意自我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皮疹、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就医。旅行归来,应继续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还应积极开展防蚊灭蚊的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及时清理积水,减少蚊虫的孳生地。

食源性疾病:防范食物中毒发生

本月会保持高温天气,无疑为细菌增殖创造了适宜条件,食品也易腐败变质,各种肠道传染病也频繁来袭。同时随着暑假外出旅游高峰尚未减弱,人们外出聚餐频次可能增高,仍需防范食物中毒发生的风险。

大众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加工制作食品前要洗手,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同时应注意厨房和饮食卫生,做饭做菜时砧板做到生熟分开。食堂和家庭采购食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切不可为贪便宜而购买变质的禽、蛋、肉和水产品。

在外就餐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尽量不吃未彻底煮熟的食物,不喝不干净的生水,不吃腐烂的蔬菜、水果;少吃或不吃剩饭剩菜,如需使用,需彻底加热。一旦发现肠道传染病或食物中毒症状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洪涝灾害:受灾后注意饮用水卫生

进入汛期,甘肃省各地降雨量明显增强,为防患于未然,减轻可瞬间致灾的强对流天气导致的灾害,平时应尽量做好防护措施。

人们出行前应提前了解气象和路况信息,恶劣天气避免出行,提高个人安全意识,注意交通安全,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发现暴雨来袭时,应选择地势高、牢固的建筑物进行躲避。下雨天行走时要注意井盖,发现水面有漩涡、突泉时应绕道而行,同时注意车辆行驶安全,控制车速、谨慎变道。

遭受暴雨灾害后,要注意饮用水卫生,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应注意食品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淹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和水产品,不吃霉烂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等。还要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居室周边雨水、垃圾,减少蚊虫孳生,同时注意防蚊、灭蝇,做好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注意清洁手部,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若出现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暑期安全:谨防发生意外

快乐的暑假还未过去,家长们要紧绷安全这条神经,注意预防溺水、触电、高空坠落等意外事件发生。

暑假期间,应谨慎出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交通安全。要防止溺水,确保游泳安全。不去池塘、水库等水体情况复杂的自然水体内游泳或嬉水;游泳与嬉水前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避免抽筋等情况的发生;避免空腹或饱腹状态下游泳和嬉水。暑假期间,家长应督促孩子合理安排生活作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安全意识,不沉迷网络游戏,注意劳逸结合,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预防疾病。

新闻推荐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甘肃省交办第二十七批生态环境信访举报问题

本报兰州讯(记者燕春丽)8月8日,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甘肃省移交了第二十七批生态环境信访举报问题共117件,其中来电5...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