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专业金融助力文旅产业新发展
本报记者张栎
7月30日下午,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主要活动之一的金融助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论坛,在甘南文旅会展中心举办。
会上,中国银行“三区三州”文旅支行正式揭牌,成为甘肃省首家以支持文旅发展为核心的专业性银行,有力促进了甘肃省文化旅游和金融合作发展,也为“三区三州”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助力“三区三州”脱贫攻坚注入新活力。
论坛上,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就文旅产业如何运用金融资本、金融资本如何助力文旅产业展开讨论,为甘肃省加快文旅产业与金融业融合提出了建议。
以金融之力赋能文旅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是统筹生态文明建设与脱贫攻坚开发最直接、最普适、最有效的产业。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通过现代金融要素的渗透。近年来,甘肃着眼于“大金融”发展视角和立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以金融之力赋能文旅发展。
省文旅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甘肃省文化旅游业与金融合作成果显著,金融业正以自己的方式助力文旅发展,带动“三区三州”脱贫致富。
文化旅游产业是国家大力引导发展的新型产业,文旅融合为金融资本介入提供良好契机,以“金融+文旅”的理念打造全新生态圈,将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金融业强强联合、深度对接。
目前,甘肃19家金融机构已与42家线上线下文旅企业签约授信额度达170亿元,政银企密切合作必将开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崭新局面。
特色金融产品助力文旅融合
中国银行甘肃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李世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成立的“三区三州”文旅支行将致力于支持甘肃文旅产业发展。在授信政策、行业支持等方面,中国银行将积极支持包括新闻和出版业、广播、电视、电影和影视录音制作业、文化艺术和体育业、旅游行业等文旅行业;在服务渠道方面,依托省、市、支行三级机构建制,通过特色支行建设,网点优化布局等多种形式,为省内文旅主管部门和各地市文旅企业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在特色产品方面,投产旅保通产品,积极支持文旅行业授信业务,依托商行+投行业务模式,通过发行境外债产品创新支持文旅项目。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中国银行已累计为文旅企业或项目批复授信额度7.6亿元,累计投放3.7亿元。重点支持了张掖平山湖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喀尔喀小镇项目(批复1.43亿元)、张掖丹霞景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批复2.95亿元)、敦煌研究院洞窟日常维护(批复1亿元)等。
发展实体经济 带动金融发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之曙在论坛上提出,甘肃应以“文化甘肃、山水甘肃、民族甘肃、现代甘肃”为主题,多元开发旅游资源。树立品牌意识,打造旅游精品。结合甘肃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科技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等旅游实体经济,带动金融业发展,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杨之曙建议,甘肃应有针对性地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博客等传播平台,大力宣传“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圈建设,吸引国内外游客关注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圈旅游。从用户需求出发,加快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的建设,探索“一部手机游甘肃”的综合服务平台。整合各类资源,提升用户体验,营造良好的金融消费环境。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科技装备,提升旅游产品科技含量。打造已有的4A或5A级景区的旅客接待和服务设施,完善景区功能。重点要加快培育高素质的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推进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此外,甘肃省还应打造一家围绕景区的龙头企业,整合与旅游和文化相关的各种资源,形成范围经济效应,提升甘肃旅游品牌形象。支持符合条件的、效益较好、偿债能力较强的文化旅游企业通过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对于运作成熟、未来现金流稳定的文化旅游项目,探索开展资产证券化。积极推动融资模式创新,整合设立文化旅游产业政府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通过PPP模式发展大型旅游项目。
新闻推荐
省领导在兰走访慰问困难职工时强调 携起手来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
【本报讯】(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晨旭)7月30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吴明明一行来到兰州市,对兰州市部分...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