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天平 老式救护车喇叭 老信报箱 见证建设者支甘那段岁月
在新中国7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为了缅怀和纪念支援甘肃建设者,把他们的奉献精神永远留在这片他们曾经奋斗过的热土,兰州晚报联合甘肃卧龙岗人文纪念园发起奋进新时代建设者之歌——寻找最美支援甘肃建设者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发出全省各地纷纷来电,以每个不同的小家庭为出发点,告诉了我们一个个感人的支边奋斗故事。一件件实物是三线建设者留给兰州的宝贵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每一位三线建设者书写的支甘故事,更将激励后人永远传承“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
1老物件讲述建设者无私奉献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区发展变化,以兰石、兰炼兰化、航空航天科研院所等一大批建设代表性实物逐渐消失,大量参加过支援甘肃建设的老同志都已步入古稀之年。通过一个个老物件回忆往昔,建设者们说得最多的还是怀念支甘建设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6月25日,记者来到老504厂老技工王喜顺的家中,正碰上老人家房间漏水,旧库房漫进了一尺多深的水。王爷爷因为担心里面的东西遭受损失,穿着皮鞋就趟进了水里,像淘金一样四处搜寻,从泥里挖出了老式天平、老式安全带、铅印打字机、切纸装订机、老式救护车喇叭等多件珍贵实物,一件一件擦拭干净,抬到干地上。王喜顺后来向记者说:“这两件天平就像我们心中的一杆秤,这些老物件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当年王喜顺凭着两把木锯、几把刨子,兢兢业业为兰州当年的土木建筑工程出力流汗,也把大半辈子献给了甘肃建设。“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1969年他把家安到西固,现在他的儿孙也都在西固工作。
三线建设时期,当时交通通讯条件差,刚开始厂区附近都没有邮局,家在外地的同志给家里邮寄信件和物品,要走很远才能办成。江苏支甘建设者李春香作为当时的一名文书,为了方便职工们寄信,她请行政科制作了一个小木箱,专门用来收发信件。几年时间里,她每天抱着这个小木箱去食堂吃饭,看到需要寄信的职工,她就代卖邮票和信封,收好信件后放进木邮箱里,然后去投寄。峥嵘岁月,风雨兼程,虽然这些老物品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却能给人们留下难忘的记忆,也会告诉年轻一代什么是无私奉献。
2民企义举:继续为获得国家级荣誉支甘建设者免费赠送墓位
支持公益培育向善的力量,卧龙岗人文纪念园在这条路上已经坚持多年。8年时间里,甘肃卧龙岗人文纪念园联合《兰州晚报》继成功打造“抗战老兵纪念园”“红西路军纪念广场”“军魂园”“功德园”之后,为了缅怀和纪念支援边疆建设而献身的科学家、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和各行各业的支援者,今年将继续打造“支援甘肃建设者纪念园”。
据介绍,“支援甘肃建设者纪念园”将于今年年底建成,届时,凡获得过国家级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均有资格申请免费墓位,并且将名字和事迹镌刻在纪念碑上,让后辈铭记。同时,凡“一五”期间支援甘肃的建设者,均可申请成本价墓位(6666-9999元/位)。“我们希望通过雕塑、图文、书画、墓志铭等方式,把援甘建设者们的奉献精神永远留在这片他们曾经奋斗过的热土上。”企业负责人宗荣说。
同时为了筹建“支援甘肃建设者纪念园”,甘肃卧龙岗人文公墓有限公司以极大的魄力敢为人先,推出200个福寿园特价墓位,五折起发售。“企业之利取之于民,还要用之于民。这200个墓位的销售款将全部用于‘援甘建设者纪念园’的建设中。”宗荣表示:“每一个甘肃人都会从心底里发出对支援甘肃建设者的感激之情,他们对甘肃经济建设的贡献将永载史册,不可磨灭!”
3支甘故事持续征集中
光荣的奋斗史值得被后人永远铭记,或许您的家庭就是当年从祖国南北支援甘肃建设的一员。即日起《兰州晚报》寻找最美支援甘肃建设者热线正式开通,请您致电热线4286666告诉我们您的支援甘肃建设故事,我们将派出专业记者上门记录这些感人故事。
同时本报将征集更多的爱心企业为这些英雄的建设者们树碑立传表彰鼓励,让老人们感受到陇原儿女没有忘记他们的辛苦奉献。征集过程中,对收到的征文故事择优推荐刊登,同时发给证书和奖品或纪念品。
咨询电话:4286666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周靖博文/图
新闻推荐
甘肃省前5个月进出口总值163亿元记者从兰州海关获悉,今年前5个月,甘肃省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达163亿元,其中5月,全省对外...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