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第35次南极科考陆基首席科学家康世昌返兰 “南极,一个让我快乐的地方!”

兰州晚报 2019-03-15 03:06 大字

康世昌讲述南极科考经历

4次穿越“魔鬼”西风带,航程3万余海里,2018年11月2日从上海出发的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安全完成考察任务,3月12日返沪,历时131天。作为此次南极科考陆基首席科学家、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员于4月13日下午返兰,并于14日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科考队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经受住了严苛的自然环境和“雪龙”船碰撞冰山后带来的一系列考验,其中冰区航行就达2102海里,第35次南极科考队在科学考察和综合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曾经40多次参加青藏高原科考、9次登至珠峰六七千米高海拔地区科考的甘肃省“60后”科学家康世昌是此次南极科考陆基首席科学家。

康世昌告诉记者,此次考察队由349人组成,分别开展了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罗斯海新站等站点的综合考察工作。“陆基首席科学家的主要职责是对5个台站的气象、冰川、地磁、高空物理等业务化观测和科研项目进展指导、把关和督促。”

康世昌介绍了第35位南极科考所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在科学考察方面,长城站开展了生态环境监测、冰川监测及常规气象观测等项目,升级改造地震台,建设海洋站雷达式潮位观测系统,采集土壤、水体、动植物标本、岩石、气溶胶等科学样品近200千克。同时开展极地立法调研等社会科学类项目。中山站完成了我国首台极区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机房建设及设备调试安装;完成我国首套极地冰下基岩无钻杆取芯试钻探,首次获取冰下基岩岩心样品;利用红外相机等手段监测南极鸟类的活动,记录鸟类3目4科7种525巢……

康世昌1993年首次参加青藏科考,1997年首次登珠峰,2005年珠峰科考时甚至冲上了海拔7028米的北坳营地。康世昌师承于秦大河院士,他和他的老师一样是一个“热爱野外生活和科考的人”。“南极,一个让我快乐的地方!”康世昌说。内陆队从中山站出发,经泰山站,再到昆仑站有1200多公里,真正在昆仑站完成深冰芯钻机维护和浅冰芯钻取等科考任务的时间只有20多天,但他不以为苦。

南极的生活一点也不轻松

有一次,他和其他两位冰川组的同伴一次性钻取到一根1.3米长的冰芯,还很兴奋,笑称“在青藏高原都没有一次性打过这么长的冰芯。”“秦老师徒步横穿南极时历时220天,可谓从春走到了秋,那才是真正的毅力与意志的考验。”其实,康世昌的南极内陆生活一点儿也不轻松,在去往昆仑站的路上,他开的雪地车在最后,前车长时间地碾压让冰面上出现了两个大洞,在那种危险的境地下虽然犯怵,他还是硬着头皮开车冲了过去。在维护深冰芯钻机的时候,3个人每天扛着几百公斤的电缆在零下35度的低温下工作,缺氧让他时不时感到气短。穿极厚的企鹅服在雪坑内采样,为了避免污染样品,只能带塑料手套,手几乎立刻就被冻得麻木。回程中,耗费的时间成倍增加,因为康世昌每两公里都要停下测量物质平衡花杆,每10公里停一次做表层雪采样、测密度。有天清晨6时起床,热车、挂雪橇,一路上高强度地开车、停车、采样……到营地也一直没休息继续完成他的工作、记录科考笔记,直到深夜12时。

1月10日,还在昆仑站的时候,康世昌迎来了自己50岁的生日。队员们放飞了一只探空气球,上写:“祝康世昌生日快乐!”这让他格外感动。在南极冰原上的那种寂静得让人发狂的日子里,有的人靠打牌、喊叫来消磨、发泄。而康世昌闲下来却在看书,读完了两本有关南极研究的大部头作品,还写下了7万字的科考日记。兰州晚报全媒体记者何燕/文甘霖/图

新闻推荐

金融“3·15”甘肃农信教您识别和防范金融诈骗

近年来,金融领域中的“校园贷”“套路贷”、银行卡盗刷、信用卡诈骗等问题层出不穷,金融消费者在使用金融产品和业务时往往...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