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甘肃颂歌的交响魅力 原创交响曲《永远的绿洲 河西走廊》视听漫议

兰州日报 2019-03-10 02:12 大字

这是一部歌赞生命传扬文脉、书写甘肃河西走廊神奇故事的大型原创交响曲,这是一部入选全国现实题材舞台作品大展演、充盈音乐魅力的最新演出;当甘肃省歌剧院在甘肃大剧院首次以95人空前庞大阵容与各界观众见面,自然给人们留下深刻念想与美好憧憬。

交响曲,俗称“交响乐”,即大型管弦乐套曲,从意大利歌剧序曲演变而成,至十八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独立管弦乐作品。交响曲通常包含四个乐章,亦有少于或多于四个乐章者,各乐章的体裁与奏鸣曲比较相似,但规模较大,音乐主题有变化有发展,管弦乐手法丰富,适于表现戏剧性较强的题材内容;后来的交响曲多拟定标题,以短暂的文字名目醒示乐章的主旨,而加入声乐的交响曲,始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改革开放四十年,甘肃的大型交响乐舞台演奏给人们印象较深的演出样式大致发展了30余年,初始者为兰州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多在节庆活动中演奏西洋交响曲和我国的《黄河》等著名乐章,为让本地观众、学院师生和音乐系的“门生们”认识、欣赏与传播“交响曲”,从中获得一种“眼光”与“洋乐”的艺术滋养。音乐无国界。但让“舶来品”在本土人群中生根发芽,那必须与当地文脉相融合,否则会冷落它原本的艺术魅力。甘肃运用“舶来品”交响曲样态,以原创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甘肃故事,抒发本土人众歌赞生命、彰显情怀的大型交响乐作品还是以《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最为隆重、最为得体。

这部原创交响曲由上下两个半场组成。上半场展现管弦乐《敦煌神鹿》、琵琶协奏曲《祁连狂想》和交响乐《音诗——丝路断想》,作曲韩兰魁将这三个音乐篇章有机地串联起来,有对人类莫高窟辉煌历史的虔诚仰慕,有对巍巍祁连山脉的尽情畅想,也有对丝绸古道、大漠戈壁、民间恋情和沧海桑田的深情咏叹。上半场的演奏形式活跃,且有“散文诗”般特色,营造出比较浓郁的地域气韵与历史氛围。而下半场集中展现原创交响曲《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这部作品抒情意味更为浓酽,结构较为严谨,且具涵盖性,由以下五个乐章构成:

《祁连山——我们的家园》《萨娜玛——裕固族的歌》《马踏飞燕》

《胡杨——缅怀勇士》《永远的绿洲》

以往搞西洋音乐的人爱说这句话:“要懂得贝多芬的交响乐就要培养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此言自有道理。其实要欣赏哪一种艺术都必须具备有那种艺术的“视听”能力与对应知识,否则就成了“内行看门道,外行凑热闹”。舞台上的演出与舞台下的观众必须是呼应的观演关系,正是这种互动交融的关系在普及、升华着人们的审美感知,从而形成和谐共鸣。然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们并非都懂交响乐,都好“舶来品”。要让普通人众懂得西洋音乐,最好首先让这乐章真情地讲述“我的故事”,才会让我们产生最起码的亲近感;看那些排列齐整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双簧管、单簧管、长笛、圆号、小号、长号、大号、钢琴、竖琴、打击乐,“交响”出动情而优美的音乐旋律来,才会使我们的眼睛与耳朵乃至心灵逐渐喜闻乐见西洋交响曲。

应该感谢这部原创交响乐作品每个乐章的标题。因为这诗化的标题让在场的观众不只是欣赏艺术家们齐整有序的演奏,迎上送下的郴彬有礼,就连乐团首席田晖上场示意全体乐队调试各自乐器的音调也有“戏”看,从西安特邀而来的乐团指挥侯颉每个乐章结束后转身向全场观众施以“致谢礼”都是那样的富有西洋情调与自身的风度;观众的心目确实在视听交错的欣赏表演中还在寻找标题文字与交响音乐融合而出的音乐形象:河西走廊苍茫的自然痕迹,绿洲城乡暖人的风土人情,古堡高墙至今熠熠生辉的文化存在,飞鸟、驼马和行人声响的辽远与坦荡……

这里的人生于斯成长于斯繁衍生息于斯,是千里走廊生生不息的精灵;这里的戈壁与河川总是那样的浩瀚与神秘,白杨与黑河水总是与冰雪覆盖的祁连山相互映垫,疾缓莫测的马蹄声似乎又与三千年不倒不朽的胡杨林有着某种默契。“省歌”的创作者“以河西走廊深长历史为背景,以纵横驰骋的思绪、凝重而炙热的情感、深厚而博大的气度、浪漫且写实的手法,着力表现河西走廊这个地理板块在历史变迁中留下的印迹”。创作者力图用交响的音乐魅力歌颂走廊,呼唤绿色,赞美生命,憧憬未来!用“绿色”“生命”“文明”与“不停歇的脚步”凝炼为《永远的绿洲——河西走廊》交响曲的音乐主题释义是准确、恰当而浩放的。

生活为我们的艺术家提供了不尽的灵感,走廊为来过这里的人们都留下难忘的记忆。以省歌剧院院长李天圣和著名作曲家韩兰魁为代表的创作组赴河西采风,在武威、张掖、酒泉、嘉裕关、敦煌感受到无边无际的风物气象,运用交响曲再现河西走廊并走向“一带一路”的远方,这将是呈献给甘肃人与世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无比美好的新年礼物。著名作曲家韩兰魁生于兰州、成长在兰州,后又赴西安、北京音乐学府深造。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他以卓越的音乐创造力与不懈的奋斗,为中国乐坛增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他被誉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但他在众多作品中总用音乐包涵着他“公派留学德国”的经历与多色调多动感的人生情怀。这种面对河西走廊的“洋为中用”就是一种辽远、宏大与淳朴的创新。这种创作思路是正确的,因而也奠定了这部原创交响曲的清醇基调和真切灵魂,说它是甘肃“里程碑”式的原创交响曲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乐器在这部西洋管弦乐中的显现是别有一番乡音乡愁韵意的。中央音乐学院琵琶专业硕士生郭铭渲演奏琵琶协奏曲《祁连狂想》格外令人关注。她娴熟的技法、丰沛的表情和着塑造走廊内外变幻、悠扬的音律、旋律,把对祁连山脉与天地相接的大度磅薄和盘托出,在管弦交响的陪衬中怎一个“美”字了得!而马燕女士无歌词的演唱却是与器乐严丝合缝的对接及渲染,她的民族化声乐之美使这部交响曲更富有表现力,要说什么歌词吗,都在观众的心目中回响。

可以说任何音乐形象都是由多变多化的“具象”与自由衍展的“抽象”之合成,没有“具象”样式的基础就难有无限“抽象”的延伸。而且笔者以为,观众中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马踏飞燕”突出的音乐形象,因为这一乐章(亦指别的任何乐章)均是由作曲家、演奏家与观众共同创造的,因而也是多姿多彩多流畅的。就拿《马踏飞燕》乐章来讲,这可是河西走廊轰动世界的顶级灵动造形,如若“有马无燕”就难以呈现其高端的音乐之魂;即便是马也要有更为鲜明的节奏、场域和情节性。从大地上奔驰的骏马到长空中驰骋的天马再到“踏燕竞飞”的神马,似乎有如此这般的分部、合弦细腻、流畅而精彩的刻画描述才能有高超绝顶而惟妙惟肖的“马踏飞燕”鸣奏曲。而下半场的第五乐章从国人普遍的欣赏习惯来讲应该充分达到全乐曲的最高潮,《永远的绿洲》音乐造型来自前四个乐章的多角度描述,甚至可以涵盖上半场的“散文诗”般相近的曲调,如若让人们理解到“永远的绿洲”更为核心更为激越的“总抒发”,这当然是更为理想的交响曲意境。

这部最新创作的现实题材交响乐“颂歌的甘肃表达”,近日又赴宁夏和河西走廊永昌等地市演出,在巡演中再度听取观众反响,再次进行弥补修润,力图实现这部甘肃音乐作品的更大价值。我们当以祝贺之!

□严森林文/图

新闻推荐

市场预测 未来牛肉价格将逐渐趋稳 规模化养殖是发展方向

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500个集贸市场的监测,去年冬天到今年春节期间,牛肉价格高位运行,批发均价始终保持在每斤33元以上,同比...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