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厨房变奏曲

甘肃日报 2019-02-26 04:18 大字

刘志宏

每次回到高层住宅楼,看到厨房里天然气炉盘上跳动的火苗,心中不禁感慨万千,不由得联想到上世纪80年代初的生活情景。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所在的甘肃省地矿局化探队坐落在离县城10多公里以外的郊区,除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出门很不方便,油盐柴米酱醋茶等日常生活都成了每个职工费心琢磨的事。那时我刚刚成家,由于单位条件有限,我和大部分成家的职工一样,在一间大约20平方米的小平房里过起了小日子。因为房子的空间有限,许多人都用煤油炉子做饭。这种炉子火力不旺,油烟又大,一般做饭时要搬到门口。如果天晴还好,要是碰上刮风下雨,吃一顿饭就很费劲了。最糟糕的是这种炉子用的灯芯是棉线搓成的,燃烧时看不到它的长度,有时在做饭最关键的时刻,灯芯够不上油面熄火,那一锅饭就泡汤了。1989年中秋,家里来了远方的亲属,我精心包了饺子,可在下锅后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让前来的亲友面面相觑,让我哭笑不得。发生了那次事后,我发狠把煤油炉子冷落到了记忆之外,请人砌了烧煤的鼓风机炉子,但因门前太狭小,一样让我感到了做饭的滑稽和无奈。

上世纪90年代起,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甘肃地矿系统将所有野外单位分批搬迁到交通较发达的中心城市,从根本上解决了职工子女上学、就业、成家诸多问题,也解决了我们做饭难的问题。1992年,我在单位分到了一套60.8平方米的砖混楼房。终于,我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厨房,让舒心的日子丰满而鲜活起来。厨房里水电齐全,而且还有单位发的双盘灶具、液化气罐和换气扇。看着焕然一新的设施,看着液化气火苗点燃的希望,想着以前吃饭烧不熟的无奈情景一去不复返了,我从内心里赞颂改革开放的伟大正确。带着一片晴朗的笑容,我把这消息告诉了远在老家的父母,也让他们分享我的欢乐。记得妈妈在电话里听到我的描述时,竟高兴得哭了。因为她六年前到我家帮着带孙子时知道煤油炉子的艰辛,知道那种炉子做饭时的弱点,知道我们缺少生活经验的尴尬。如今听到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她怎能不高兴呢?是地矿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每个地质人都从改革开放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实惠。

2010年,我住上了框架结构、面积更大的高层楼房,单位补贴百万元实施了住家户的天然气安装工程,让我们用上了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天然气。再加上电饭锅、电磁炉、热水器、抽油烟机,我的厨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那一刻起,做饭、烧水、洗澡,甚至取暖,这些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现在变得如此方便和简单。我再也没有了20多年前用煤油炉子的无奈与失望。看着一家人内心流露出的幸福笑容,一种激动涌入我的脑海。

如今,我虽然退休了,但看着祖国一天天强大,我的心里如阳光般的亮堂,享受着和谐盛世给老百姓带来的福利,心里充满幸福感。

新闻推荐

甘肃省城乡低保指导标准今年各提高8%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俊勇)2019年,甘肃省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和补助水平、特困供养补助标准,稳定实现全省...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