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推进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走深走实
苏孜 赵锋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甘肃提升区域综合实力的发展机遇。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要走深走实,就必须在总结梳理“一带一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符合甘肃实际的道路。真正扎实推进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顶层设计,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核心区
在国家顶层设计指导下,加强相关问题前瞻性研究,重点研究甘肃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中的战略重点、战略定位、主攻方向和优先顺序等,编制符合甘肃实际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尤其在规划整个物流体系时一定要解决铁路、航空、公路等“各自为政”、不能满足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发展需求的局面,把打造(兰州、天水、酒嘉等)核心区作为区域开放合作的重要内容。建设兰州为西北综合性交通枢纽、西部商贸中心、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培育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的大市场。在顶层设计时,一定要做强做优战略和政策平台,建议相关省区联合向国家争取,将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纳入国家第三个西北大开发指导意见的支持范围,争取设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专项资金,相关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国家“十三五”有效衔接。
二、系统提升参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能力
“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也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五通”的落实需要相关国家的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来对接。推动“五通”落地,起点是“自通”,关键是“互通”,难点是“联通”。要深入研究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推进中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围绕对接需求,务实推进互联互通,积极培育和发展有市场需求和前景的产业,因地制宜推进特色产业的对外交流,扩大投资和多种方式促进贸易的便利化,实现高水平的开放和高质量的发展。
三、建立多方合作机制,优化产业融合对接路径
“一带一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布局的范围广、跨度大,包含政策配套、基础建设、贸易投资、金融体系及风俗文化等硬件软件、线上线下多方面内容。我们需要与沿线地区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的沟通渠道,协商解决合作中的突出问题,制定区域合作规划、政策和措施,构建沿线地区多层次政府间经济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重大项目谋划对接机制,形成趋向一致的决策、政策和规则,结成更为巩固的命运共同体。加快建立多方合作的工作机制,充分做好前期调研,着力体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的需求导向和项目导向。没有快周转、大规模的商品贸易,就难以形成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的新增货源,而光靠本地货源难以支撑物流枢纽的形成。只有遵循物流产业发展规律,让货物真正愿意在甘肃停下来,愿意在这里中转,才能在货物中转过程中实现供应链的增值,并以大流通促进大数据智能化等产业的发展。建立跨区域合作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各方受益,避免重复投入与低效竞争,积极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沿线地区建立产业跨区域合作机制,借助沿线城市产业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优势,探索共建产业合作园区,推动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和生物制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新能源等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迈进,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及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推动产业向产业链末端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实现产业协同合作和联动发展。
四、密切人文交流合作,突出旅游业发展
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沿线国家及地区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要统筹全省文化旅游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大力挖掘特色文化、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潜力,创排一批具有甘肃特色的广播影视作品和文化产品,培育对外文化精品项目,以优秀文化产品走出去带动文化企业走出去;可与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相关国家地区联合开发国际旅游线路,开通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旅游专列;加强与沿线国家地区的合作,推动甘肃省与沿线国家有关省州市建立友好关系,依托沿线各国民间社团组织,不断扩大民间友好往来;加强卫生领域合作,鼓励优势中医药企业在境外设立教育、中医治疗、保健机构,传播中医药文化和技术,提升影响力;建设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语言服务平台,加快推动服务平台网页内容和人才库建设,培育发展对外开放的语言服务产业,满足全省对外开放语言服务;充分利用甘肃特色旅游资源,建立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国际旅游产业发展对话机制,建立旅游空中走廊、联手打造精品线路和联合促销;举办“国际旅游博览会”,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旅游业发展搭建平台。
五、高度重视境外风险防范,完善安全风险防范体系
一是要树立底线思维,加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安全保障总体规划和统一部署,推进安全机制建设,强化危机预防和风险管控的前瞻性和预判性。二是要探索搭建境外安全风险识别、防控和应急体系架构,针对沿线国家多样化安全挑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三是政府要指导企业提升境外安全保障能力。政府部门要发挥把握方向、统筹协调作用,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的合作模式,调动企业、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投入安全保障工作。完善安全风险监测预警、评估、应急处置,细化工作方案,确保相关部署和举措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项目的执行单位和企业。及时掌握趋势性、苗头性安全信息,按照国别、行业或项目制定海外投资安全指南,为企业境外经营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四是要共商共建共享,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以“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为依托,推动形成公平公正、专业高效、透明便利且低成本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作者:苏孜,兰州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赵锋,兰州财经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1月21日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严存义曹立萍)记者从省公路局了解到,今年甘肃省春运期间预计道路旅客发送量将达到3...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