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甘肃三木自行车博物馆今日开馆世界上最稀罕的自行车都在这里

兰州晚报 2019-01-19 01:36 大字

▲世界首辆木质自行车——“走路机”柴林凤凰自行车▲1913年产的克莱梦特三轮车▲1884年产的燕子自行车▲米肖父子于1861年生产的雄鹰自行车

历经10年筹建,耗资2.4亿的中国甘肃三木自行车博物馆今日正式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据了解,该馆收藏了从1775年至1975年近200年以来全世界各国生产的古董自行车1300余辆,其中百年独轮车2辆,100年以上的自行车88辆,包括罕见的木马自行车、木质前轮脚蹬转向自行车、木质链条自行车、世界首辆折叠自行车等珍品。

甘肃三木自行车博物馆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新港城张家滩1号,筹建于2009年,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650平方米,历时10年,完成了立项、建设、布展等工作。博物馆总投资2.4亿,其中藏品价值约1.6亿。馆长柴林告诉记者,小时候受经济条件限制,自行车成了他梦寐以求的贵重物品,后来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便把这种情怀变成乐趣,从一辆到几辆,再到几十辆,最后收集到上千辆,把爱好变成了一种责任,希望能留住时代的记忆,让子孙后代将来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这些古董。

三木自行车博物馆还珍藏了百年以上的自行车配件3000余件,自行车相关文稿、书籍、图片13500余件。据悉,该馆目前也是世界上体量最大、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自行车专题博物馆。从规模、数量、藏品种类、品相在世界范围内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兰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杨志彬文/图

■相关新闻

柴林和他的“自行车王国”

“甘肃三木自行车博物馆”是一幢四层独栋楼,其中一、二、三层是展厅。每层都可以看做是独一无二的“自行车王国”,只要世界上曾经有过的自行车,这里几乎都能看到。不过,馆长柴林最得意的镇馆之宝是产于1816年的“走路机”,这辆世界最早的木质、可转向的前轮曲柄自行车,产地为德国。当然,这里的每一辆自行车都有他背后的故事,比如,生产于1861年的雄鹰自行车,算是世界上首辆大小轮自行车。该车全球仅存两辆,一辆在意大利博物馆,一辆就在三木自行车博物馆。还有1884年产的燕子自行车、1911年产的英国皇家空军跳伞车、1896年产的德国俾斯麦28型自行车……这些都属于“绝版”级别,非常珍贵。在博物馆里,还有有着悠久历史传说的鸡公车,也叫手推独轮车,二把手或土车子。据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为解决天梯石栈道上人背畜驮的运输难题,研究了木牛流马,实际上也就是这个独轮车。柴林向告诉记者,这辆独轮车制造时间为1935年,后来他从沈阳藏家手中购买的。

从一段温暖的记忆说起

小时候,每每听到门外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便会飞一般冲出去,幻想着是邮寄员来送信,或是乡上的干部登门。在柴林的记忆中,滚铁环是最大的乐趣,自行车是一种奢望,也是富有和高贵的象征,谁家能有一辆自行车那不是一般的令人羡慕。几十年过去了,柴林把小时候的这种记忆或者说羡慕变成了自己奋斗的事业,这是一种情结更是一种情怀。如今,当人们把自行车当成一种废品烂铁时,柴林把自行车当成了宝贝、珍品。他说,有时候明知道一辆车子起初的价格不到千元,要拍到手就要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在拍卖会上举牌子时,手都在抖,但没办法,就是喜欢,花再大的代价也想拿到。

柴林已经在兰州生活了40多年,有自己的建筑企业,也喜欢书法,但花甲之年的柴林把所有的心血都投在了自行车上,他说:“过去我是收集员,现在我是保管员,我的责任就是把这些不同时代的记忆永远留住,倾我所有,倾我所能。”

一条充满艰辛的收藏路

全国各地的藏友们都知道柴林是自行车“好家子”,但很少有人知道,数十年来走在收藏这条路上的艰辛。为了拍到自己喜欢的自行车,他经常不惜投入巨资,柴林开玩笑说,有时候连吃饭钱都没有了,但从未想过退缩。

1979年,柴林花880块钱在兰州曹家厅购买了一辆产于1953年的英国“蓝羚”牌自行车。家里除了一辆国产永久13型自行车、沈阳“白山”牌自行车、凤凰14型、18型自行车外,又添新丁。40年来,从一辆到几辆,再到几十辆,柴林就这样一步步走上自行车收藏之路。除了托人从国外购买一些经典款的自行车外,柴林还经常出现在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的拍卖会上,凡是哪里有自己喜欢的车子,他就往哪里飞去。自行车收藏非常不容易,它不同于字画和金银玉器,首先自行车的体积大,收藏起来占地面积特别大。另外,自行车破损残缺多,每辆车子要么少铃铛,要么缺撑子,因此,为了能凑成一辆完整的车子,柴林往往要多收好几辆。如今他已付出2.4亿元的代价,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王国。记者问柴林:“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把这些自行车高价变卖?”他的回答非常肯定:“我的收藏概念里只有进没有出。”

每件藏品都有一段故事

收藏是件苦差事,但不乏各种有意思的故事。2009年,柴林在天津收藏了一辆英国皇家仪仗队军用自行车。说起这次的收藏经历,他笑了。“这虽是一辆军用自行车,但观赏价值差。我要的是特别美观的。”对方一听就泄气了。茶饭期间,柴林便不再言及此事。酒过三巡,柴林一行准备离开。谁知那人从四楼又追到三楼,从原先一口价10万元,一下子降到柴林出的6万元,还生怕柴林不要。为了那辆自行车,柴林从天津雇了辆面包车拉到北京西客站,那边的熟人早已买好了3床被子和木箱等着,打包后火车托运回兰。

柴林还告诉记者,除了收藏的过程充满故事性,每件藏品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他指着一辆富士自行车说,全车上的每一颗螺丝钉都不能互换,而且每颗螺丝上面都印有富士的标志。1899年,源自日本的自行车品牌“富士”诞生,1920年“富士”成为日本最风行的自行车品牌。接着,富士的工程师们更着手研发世界级的比赛用车。不仅仅是为了要赢得比赛,更是要藉由竞赛测试新的技术,以研发出更快、更轻及更耐用的自行车。

除了收藏自行车,柴林还收藏了很多自行车牌照和驾照。据介绍,2007年中国发出最后一个自行车证之后,再也没有发放过这个牌照,而三木博物馆里收藏的所有证照都是柴林辗转全国各地挖掘而来。1951年至2007年政府对自行车实行牌照管理制度,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牌照,而且各地对自行车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要求市民定期去公安机关检验,有点类似今天汽车的年审。柴林在收藏牌照的过程中发现,实际上1997年的时候,很多人买了自行车就不去交警部门备案,因此,自行车牌照也就在1997年退出历史舞台。在他的博物馆里,有一块1955年上海的自行车证,后来他花费1800元买了回来,还有一块搪瓷的车牌,是他花2万元拍卖得来。

后记

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柴林选择收藏自行车以及与其相关的东西,也就选择了想用这些来书写一部自行车的发展演变世界史,留给城市,也留给后人,当然,对他来说,这或是最大的享受和快乐。

兰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杨志彬文/图

新闻推荐

秦州屋檐下的高隐

□李子伟昨天我路过南城根,走过了电视台的大门,瞥眼看见对面一个小门店上边挂着“谢天宝撕纸艺术工作室”的牌匾,我...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