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他用四十年的坚守诠释“工匠”精神 记兰石集团首届“十大工匠”车工高级技师王兰生

兰州日报 2018-11-29 01:54 大字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建平文/图

2017年初,在兰石集团第十三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上,首届“兰石十大工匠”受到隆重表彰奖励,王兰生和阙卫平、邹斌、魏本强、韩磊、蔡明远、王茂林、刘自飞、朱家彪、刘云等来自集团一线的电焊工、铆工、锻造工、车工等岗位的工匠,身披绶带接受集团公司领导和职工代表的鲜花和祝福。

从一名普通的高中毕业生,成长为车工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王兰生用四十年的坚守、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诠释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也在兰石集团的军工制造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学徒三年,师傅是我人生的一个标杆”

1976年10月,17岁的王兰生高中毕业后成为兰石厂的一名学徒工。

“当年能到兰石厂当工人感到特别自豪,很多亲戚和同学都非常羡慕我。”回想起42年前的经历,王兰生十分感慨。

兰石集团是我国建厂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唯一集石油钻采、炼化、通用机械研发设计制造为一体的高端能源装备大型龙头企业集团。60多年来,兰石集团能工巧匠辈出,带领一代又一代兰石人勇攀高峰。

“学徒3年,师傅不仅传授给我了精湛的车工技术,更让我懂得了执着坚守精益求精的涵义。”

张乃元,当年兰石厂赫赫有名的车工行家里手。“能给张乃元当学徒,我感到特别荣幸。”

在王兰生的印象里,师傅是一个言语不多但又特别豁达随性的人。由于两人年龄相差不是很大,王兰生与师傅相处十分融洽。“别看师傅平时寡言少语,发起火来毫不留情。”王兰生说,有一次他在车一个零件时,第一次车错了,师傅没有责备他,当他第二次又车错时,一向温和的师傅大发雷霆,不仅狠狠的“骂”了他,好多天都没有让他上车床。“正是师傅的严厉和认真,让我在工作中懂得了一丝不苟的重要性。”

在师傅严格的言传身教中,王兰生通过努力好学,很快就成为同批学徒中的翘楚。“师傅就是我人生的一个标杆,工作中总觉得干差了很丢人。”

1981年,出徒刚两年的王兰生在甘肃省青工技术比武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时在兰州剧院举行颁奖大会,奖励了一个印着字的搪瓷脸盆,我一直珍藏着,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荣誉。”

1982年,参加工作6年的王兰生成为师傅开始带学徒。从1982年到2000年,王兰生带出了十几名优秀的徒弟,“这十几个徒弟除了离开企业的,现在还有5个,目前都是各自岗位上的技术骨干、技师和高级技师。”

2“能为国家国防军工事业做贡献,我很自豪很骄傲”

在王兰生4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执着与坚守便是伴随他职业生涯的永恒主题,一个个技术难题在他的带领和操作下被攻克。他与工友们矢志不渝的坚持与创新,在兰石集团的军工制造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王兰生参与到军工产品的加工制造,他带领的机加班组与航天部510研究所紧密协作,先后攻克了多项国内军工产品的加工制造难点,其创新发明的多项先进操作法均代表省内机加制造行业先进水平。

由航天510研究所研发的工业梯镀炉是航天实验产品。“这个钛合金材料的产品长度270毫米,外壳厚度仅为0.5毫米,要在普通车床上加工实在是困难重重。”王兰生说,为了按严格的要求加工这个产品,他翻阅了大量有关钛合金加工方面的资料,反复琢磨利用废料自制胎具工装,经过多次失败后最终圆满完成加工任务,产品质量经检验均达到了图纸要求,创造了在普通车床上加工超薄壁套的先河。

“火箭尾翼作动筒,施焊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对待质量,王兰生万分重视,“要将标准刻在骨子里,把经手的产品做到极致,用做艺术品的心态做产品。”这不仅需要有工匠精神,还需要有工匠技术,王兰生就是凭着工匠精神和工匠技能,成为了兰石工匠,他加工的产品也体现了兰石工匠的高水准。

多年来,以王兰生为核心的机加班组与航天部510研究所紧密协作,先后攻克了多项国内军工产品的加工制造难点,其中《王兰生超薄筒体车削法》被评为甘肃省职工先进操作法,不但保证了军工产品的质量、减少废品的产生、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对公司内部的工艺水平提升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前进气式与尾翼烟火作动筒工艺攻关》获兰石集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荣誉和成绩离不开企业的培养,做好传帮带是我的责任”

“如果没有在兰石40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我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面对“甘肃省青年技术能手”、“兰州市技术状元”、“陇原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20多项荣誉,王兰生最大的感受是“感恩兰石”。

1997年,在兰州市车工技术比武中王兰生获得第一名,载誉归来后,厂里破格把他由高级工晋升为技师。王兰生说:“我所有的荣誉和成绩都离不开兰石的培养。”

40多年来,王兰生经历了兰石的沉浮和困境,也见证了兰石的腾飞和辉煌。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兰石同大多数国有企业一样,发展开始陷入困境,连年亏损。

“当时很多人都对企业失去了信心,纷纷跳槽辞职。”王兰生说,当时也有不少南方发达地区的私企高薪聘请他,但最终还是没有离开。“除了是家里独子离不开之外,更多让我留下来的原因是几十年来对兰石的感情和不舍。”

从刚进厂每月24元的学徒工资到如今高级技师每月6000多元的收入;从30年前居住的13平米蜗居到现在170平米的楼房,王兰生40年的生活伴随着兰石的发展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3年6月,兰石能源装备产业园在兰州新区开工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出城入园要求,通过参建单位的密切协作,仅用16个月时间,在兰州新区近5000亩土地上投资106亿元,一次建设重型工业厂房及公用设施95万平方米,配套住宅及商业建筑130万平方米,并顺利投产和投用,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兰石速度”。

今天的兰石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以能源装备研发制造为主,智慧城市建设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协调推进的一主多辅产业格局,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汽车、农机、高铁、航空航天、核电、新能源等诸多领域,远销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集团生产总值、营业收入、装备制造板块新增订货三项指标均突破100亿元大关,提前实现了“百亿兰石”的奋斗目标。2017年,兰石跻身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第41位,成为甘肃省唯一进入中国机械工业百强的企业。

“在兰石工作生活了40多年,经历了许多风雨坎坷,也见证了兰石的浴火重生。我把一生最美好的年华贡献给了兰石,兰石也给予了我丰厚的回报和荣誉。”王兰生说,自己马上就要退休了,即将离开打了40年交道的车间、车床和工友,心里还真是不舍。

“我认为每个人都是人才,只要你能沉下心来在岗位上发挥才能和才智,就一定会成功。”王兰生说,自己没有显赫的高等院校的学历背景,全靠对车床的热爱和专注,几十年潜心刻苦努力,才会有今天的成绩和精彩。

“一个人的技能只有在生产过程中体现价值,只有为企业培养了后备人才,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才能增值。”王兰生说,“兰石集团要发展壮大,需要千千万万个高技能人才。”

近年来,兰石集团邹斌、王兰生两位技能大师联合作为“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集团级机加工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致力于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广泛开展岗位培训、名师带徒、技术攻关等活动。累计培训员工600人次,完成技术攻关和创新7项。其中已有5人取得高级技师资格,7人取得技师资格,3人获“甘肃省技术能手”称号,2人获“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1人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资格。工作室所培养的青年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均已成长为生产骨干。

“只要勤奋、踏实,凡事上心,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领域,成为独当一面的人。”王兰生说。

新闻推荐

甘肃省农村“三变”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54.7万入股农户获分红2.8亿元

本报兰州讯(记者吕霞)11月28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省农村“三变”改革情况的调...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