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西北师大又有两名女生签署遗体捐赠协议

兰州晚报 2018-11-14 01:36 大字

梁嘉丽(左二)和白怡宁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

梁嘉丽和白怡宁是西北师大在校生,11月1日,二人相伴来到甘肃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签署了《甘肃省遗体捐献登记表》,成为甘肃省在校大学生志愿登记无偿捐献遗体的第2、3名志愿者,2018年甘肃省第39例和第40例“无偿捐献遗体”志愿者。据了解,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在奉献中延续,这两名朝气蓬勃、风采动人的青春少女做出了这个让很多人闻之胆怯的举动。

她们想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2018年11月1日这天,和近半年来的每个周四一样,梁嘉丽都要去安宁区残疾人联合会带舞蹈课,但是这天她却破天荒地请了假。原来,她要和好友白怡宁去甘肃省红十字会签署遗体捐献协议。

之后,走进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的梁嘉丽和白怡宁,在工作人员的陪同和见证下,签署了《甘肃省遗体捐献登记表》,成为甘肃省在校大学生志愿登记无偿捐献遗体的第2、3名志愿者,2018年甘肃省第39例和第40例“无偿捐献遗体”志愿者。

2017年,也是在11月,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同学耿盈盈在20岁生日到来之际,走进甘肃省红十字会的大门,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耿盈盈也因此成为西北师大乃至甘肃省首位登记无偿捐献器官遗体的在校大学生。据说,耿盈盈为自己的20岁生日许下了一个美好心愿: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让生命在奉献中延续。

踏上公益路梁嘉丽“捐出了自己”

梁嘉丽是西北师大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2016年加入西北师范大学阳光服务社。关爱留守儿童和留守女童、山区支教、控烟、宣传造血干细胞捐赠、参与国家助残项目“站立计划”……3年来,梁嘉丽将公益从校内做到校外,为公益活动花时间、献精力,这次她竟然把自己也“捐了出去”。

“2016年元旦那天,我替同学参加了一个助残机构的十周年纪念晚会,结果却踏上了做公益的路。”梁嘉丽笑言。就在那晚,对公益活动没有明确概念的梁嘉丽听到“阳光公益”负责人张森讲解的遗体捐献志愿项目,感觉“一下子就被击中”。也就是从那时起,她萌发了成为一名遗体捐献志愿者的想法。

搜集信息、查找法律条例、研究案例,就在梁嘉丽告知父母时,遇到了坚决地反对。“我能想到他们一定会反对,但我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

2017年7月、10月、12月,从第一次小心翼翼地告诉父母,到第二次、第三次大胆提出,梁嘉丽每次假期回家都要跟父母促膝长谈,中间又有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沟通。2018年5月1日,放假回家的梁嘉丽刚踏入家门,书包还没放下,就被母亲告知:“你去吧,去捐吧!”梁嘉丽一下子就笑了。作为生养她的父母,为了那一句话,妈妈肯定经历了无数百转千回。

“做公益真的会越来越上瘾”

与梁嘉丽“误打误撞”走上公益不同,白怡宁是被人引上了公益之路。这个引路人就是耿盈盈。

白怡宁是西北师大美术学院2017级学生,来自山西太原的她既是耿盈盈的学妹,也是老乡。“去年11月她签了遗体捐赠协议,知道这个消息时,我也决定要签。”就这样,19岁的白怡宁成了甘肃省年龄最小的遗体捐赠志愿者。

记者了解到,遗体捐献不同于心脏、肾脏、肺脏等器官捐献。遗体捐献后的去向是医学院校,教学时供学生研究操作,“大体老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相较于捐献器官,遗体捐献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决心。

当被问及做公益后自己的改变时,白怡宁歪着头想了一会,一脸严肃地说:“越来越忙是最大的改变。”从一名小小的志愿者到一个项目的负责人,这个刚进入大学不过一年之余的女孩已经参与了112次公益志愿活动。“这次遗体捐赠其实就是一次平常的志愿活动,与平时在黄河边捡垃圾、在街道上宣传控烟差不多。”

经常一起参加活动的白怡宁和梁嘉丽早已有了默契,“不过,我们都觉得做公益真的会越来越上瘾。”兰州晚报全媒体记者马文艳通讯员夏晴巩研文/图

新闻推荐

都市里的乡情

在中关村科技院所集中地区,有一座综合性写字楼,曾经有几年时间,我就在写字楼的十四层办公。在写字楼的地下一层、二层分布着...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