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历史的见证者做文物的守护者——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谈文物保护与发展□见习记者 杨心雅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文物工作者,从小对历史书上的东西非常感兴趣。实习的时候慕名来到敦煌莫高窟,却有很大的心理落差。莫高窟的洞里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而出了洞之后就是另外一个世界,和我从小生长的地方、读书的地方完全不一样。没想到这么有名的敦煌莫高窟,工作和生活条件如此之差。”
年轻时的樊锦诗在实习时就已经被敦煌“吓”到了。“大名鼎鼎的敦煌事业的开创者与奠基者,敦煌研究所的开创者常书鸿先生,他穿着布鞋和颜色淡淡的干部服,他要是不戴着眼镜,不说话,看起来就是个当地的老农民。”樊锦诗笑道。
可条件的艰苦没能阻挡那个坚韧恬静的女子,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她来到了敦煌研究所工作。“在学校里是老师的言传身教,教导我们要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到了敦煌又了解到前辈们为了研究敦煌,保护历史文物的热情、干劲、勇气以及忘我精神,我确实很受启发,也深深认为敦煌需要被保护,为敦煌出自己的一份力是应该的,于是决定留下来。留下来,一不小心就呆了55年。”
“有人问我,你后悔吗?我说不后悔,因为我所保护的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突出的文化遗产。中国历史上朝代很多,三国以后是两晋、五胡十六国,从十六国到北魏、西魏、北周、唐,倒过来讲,也就敦煌较完整地保留了唐以前的壁画。我们所知道的很多博物馆是把展品放在展区里,敦煌的壁画挖不下来,所以大家去敦煌进的是一个文物库房。它是如此脆弱,如此珍贵,如果再不想方设法地保护,就完啦!唐代以前的画就没有了。所以我们的工作十分重要。”
樊锦诗介绍,敦煌研究院从常书鸿先生1944年开始创立到现在已经74年了,许多人默默无闻,坚守岗位,来的时候很年轻,走的时候八九十岁。“1963我去的时候,敦煌研究所没电没水,也没见过那种厕所。饭吃不好,消息也特别闭塞,我很难相信有人能在这里呆十几年。可在前辈的表率作用下,我可以说被他们改造了。没有前辈们开创这个事业,没有他们打下的基础,也没有我们今后的成绩。我们参加的这个活动叫薪火相传,我认为和我们敦煌研究也非常符合,就是一代一代地来传承。”
本届颁奖典礼上,樊锦诗获“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终身成就奖,这个奖项让她既意外又感动。
“这个奖我其实有点不敢担当。但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敦煌研究院几十年来也确实做了一些事儿,我是代表健在的、走了的前辈们来领取这个奖,也代表广大的敦煌研究院职工来领取这个奖。我们现在想了很多办法培养人,省里对我们很关心,还给了岗位津贴,但跟外面还是不能比。所以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是我们敦煌研究院工作者的珍贵品质。这个奖告诉我们,我们要把过去的莫高精神薪火相传,坚持下去,为了中国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遗产,一代一代把它做得更好,这是我所认为的获得这个奖的意义。”
樊锦诗说大家都是基层工作者,这次颁奖典礼表彰的人来自天南海北,如果他们没有一定的责任心,没有对家乡的热爱,没有对祖先文物的感情,一定不会去这么做。“我看了颁奖典礼获奖者的材料,一个一个认真看过之后实在是特别感动,颁奖典礼上一放那个片子,就是大家的文物保护工作事迹,我感触更深,更有了切身的体会。中国就是有这么多基层单位的基层工作者在默默奉献,在条件不够好的情况下,自觉地把这个事情做这么好。比如颁奖典礼上延安的小小讲解员,上去不紧张,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也让人非常震撼。其实全国有这么多志同道合的工作者奋斗者努力着,说明我们文保工作还是做得很好啊!”樊锦诗建议,在感动之余,应该把这些基层工作者的事迹扩大传播,呼吁更多人关注文物保护,加入到文物保护工作当中来。
“我还真不知道有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我也糊里糊涂地过来领奖,来了之后发现他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地把大家聚集起来,给大家介绍,这个事情不容易,也非常有意义。原来说文物一说就是圈里的,我们就是要把社会群众动员起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渐地推广,我想我们这支队伍有这么多群众,一定会越来越好。”
樊锦诗在天水呆了一天半时间,就已经对这个城市充满欣赏。“天水是我们甘肃的,外省的人听说甘肃都认为这里又干燥又穷困,其实并不是这样。过去这里离长安很近,因此甘肃这边的文物不仅仅是文物,还具有艺术性,随着经济中心东移,关注度和经济发达程度慢慢就落后了。”
樊锦诗很久以前就来过麦积山,还这里过住过,她认为麦积山受到国家重视,多年来也有变化和发展。分享会之前,她参观天水市博物馆时更有些感慨。“一级博物馆一般都是国家级单位、省会级单位,唯独我们天水有个一级博物馆,这让我很感动。十年的功夫,做到这个程度真的不容易,讲解员讲得头头是道,馆内展品引人入胜,环境也特别好。博物馆有修复师,他们才十几个人,金属也修,陶器也修,纸张也修,很不容易。这个工作很枯燥,这个我知道,我做考古报告,可枯燥了!但你做出成果,发现好东西,人马上就激动了,并且觉得很值。”
“你说我们国家不重视文物保护一定是不对的,还是很重视。”樊锦诗说,1962年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就批了100多万元给莫高窟加固保护。“大家现在去莫高窟看,真加固得很好,如果不加固的话,一坍塌,什么都没了,再重要再有价值都没用。”
对于文物保护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樊锦诗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有时给好多领导人说,文物是堆藏伟大,5000年的文明。文物很多,但文物圈很小,甚至有些刚上任的‘县太爷’,他还不知道有国家文物局、有《文物法》。我觉得这个事情我们应该加强,从各个方面去重视。”
“另外一个建议,我们现在世界遗产那么多,《文物法》里就应该有专门针对世界级遗产的条例,现在却把他们混入普通的国宝单位。另外,管委会管文物,可其中很多人并不懂文物,也不能给文物以保护,没有研究也没有了解,《文物法》里也没有管委会,它是旅游发展的一个产物,关注的更多是旅游。像我们去讲肯定是保护第一,东西都没有了你玩什么?墙上的壁画全没了你还游吗?我之所以抓数字化、数字影院、动漫展示,就是想要让它永久保存,永世流传。很多人说我这个老太婆光说保护,从来不说旅游,可事实不是这样的,冬天人少,我可以给你减门票,甚至免费。为开放我做出很多努力,但一切要在保护的前提下,要有懂的人来管理、发展,才能让文物物尽其用,才能既兼顾保护又发展旅游。”
■■■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10月20日上午,“薪火相传”——文化遗产筑梦者分享交流会在天水市博物馆召开。来自五湖四海的文物保护工作者相聚于此,讲述了自己的工作事迹和工作感受,并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自己的建议与见解。
■交流会上,“敦煌的女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就自己几十年来的工作感受和心路历程做了分享,并对天水的文物保护工作赞赏有加。她将自己大半生的奉献化作春风细雨,娓娓道来;她将文物保护放在心间,不曾动摇,几十年如一日。
为莫高精神而领奖
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
新闻推荐
甘肃省出台《实施细则》明确拖欠十名以上民工工资将进“黑名单”
据每日甘肃网消息近日,省人社厅下发《甘肃省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明确,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