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领略中国西部美丽乡村世界 读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

淮河晨刊 2018-10-12 17:50 大字

□姚龙德

《一个人的村庄》散文集,全文分三辑80篇,作者刘亮程。他通过细腻的笔触,以儿时生活在黄沙梁许许多多的故事为主线,向读者描述了以村里人和牲畜,花草树木,甚至几只小虫或动物之间的释放情感的境界,走进了读者的视野。俨然领略了中国西部一个崭新精彩美丽的乡村大世界。

《一个人的村庄》首版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天涯》《大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南方周末》等报刊都做了隆重介绍,作者本人亦一鸣惊人,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他是新疆人,上个世纪60年代初,父亲拉着母亲从甘肃逃荒来到了新疆,他1962年出生在新疆沙湾县,是一个真正的新疆人,现任新疆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作家。

他几十年如一日,扛着一把铁锨在田间,在地头闲逛的时候,无时不在创作。刘亮程先生是一个农民,但是作为农民的他,是否意识到自己是个作家呢——或者说,在他的内心深处,是否也以作家自许呢?在他的村庄里,在与他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们的眼里,这个无事扛着铁锨闲逛,到处乱挖,常常不走正道却偏要走无人走过的草丛中的人一定是个难以捉摸、有些古怪的人吧。在村民的眼里,这个说不出却总觉着有点不一样的人是不是有点神秘呢?当然,村民也许不知道这个人在跟自己一样的劳作之外,还喜欢偷偷观察着村里的狗、兔、鸟、蚂蚁、蚊子和风雨中的野草和落叶,甚至村上东出西落的阳光……他在文章里这样描述:“狗这一辈子,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善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一个人的村庄》,这种直达人心的境界无疑是另一种大世界,让人肃然,却又在不断追求审视中恐慌。有些类似于庄周的“无用之用”思想,是一种平凡中见伟大的高度。如:作者在村庄外围徘徊,可以看见大的天空,广阔的土地,整齐的树林;也可以与一片玉米对话,触摸玉米的思想和价值;还有那一生走不了几厘米却被人为的一锹改变命运的小虫。这种感觉是淡漠,是袖手旁观,是可有可无,是一种洗尽铅华的卓然独立,虽未占尽繁华,却也赢得尊重。可作者就是在这样一种漫无目的的散漫中织成一张细密的网,网住了每一个深入其中的读者。文章在不知不觉中抓住了每一个读者的思想,引导人们前进,抗拒,妥协!妥协,拒绝,最终沉沦,酣眠,乐此不疲!

《一个人的村庄》全书节奏和缓,没有车水马龙,更没有歇斯底里哀怨痛苦,有的,只是一种旁白式的叙述,像是喑哑的风箱,将一种全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中抽离。

《一个人的村庄》,不同于其他作家所重笔描写农村前后巨变情景,同时,从不刻意强调西部的偏远和独特,也不是站在一边以“体验生活”的作家的身份来写,而是写自己的村庄,他眼中的、心中的、生于斯长于斯、亦必葬于斯的这一方土地。这就是《一个人的村庄》之命题和立意所在吧。刘亮程先生的《一个人的村庄》是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

新闻推荐

共同发展甘肃中医中药产业 访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穆小红

本报记者范海瑞“举办中医药产业招商大会既是贯彻‘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行动,也是促进绿...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