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给地球留片净土

甘肃日报 2018-09-29 06:54 大字

本报记者李满福

两年前,在首届敦煌文博会上,受邀参会的专家顾问团成员、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吴季松,在敦煌留下了“黑河吞明月,长城锁远山。千古系绸丝,命脉在水源。”的诗句。

两年后,吴季松再次成为第三届敦煌文博会的特邀嘉宾。9月28日,他在国家公园与生态文明建设高端论坛上,又朗读了这首诗。他特别提到了诗中的后两句,水源,在吴老看来,是“命脉”。

吴季松院士曾任全国节水办常务副主任、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北京奥申委主席特别助理、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代表团参赞衔副代表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部门顾问等。这位曾在五大洲106个国家做过实地生态考察的专家,与大家分享了他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的独特理念。

吴季松说,自19世纪中叶起,世界上开始建设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历经演变,至今有两个主要目的:给地球留片净土,尽可能保护原始资源;让人类认识自然,如地质公园是地质学知识普及的天然课堂。

根据多年在各个国家的实地生态考察继而进行的数据整理分析研究,吴季松院士给建设国家公园提出建议。他认为,一个现代化国家在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方面,应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系统。要尊重自然,保留典型原生态区域,不能开发完;要顺应自然,有的地方不宜开发,如半荒漠是沙漠与绿洲的过渡带,可建立国家公园;要认识生态,从国家公园了解生态史、原生态系统;要保护自然,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保护、维系、修复自然生态系统;要进行实地考察。

吴季松曾主持制定、指导实施了《黑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他说这是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基础。通过10余年的综合治理,黑河下游额济纳旗的东居延海湿地,已从干涸的沙地变成了3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已从人迹罕至的荒漠变成了年游客几十万的旅游热点。随着黑河的治理,中游酒泉转变种植结构,引入种植酿酒葡萄替代了耗水的水稻。

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改善水质,调节小气候,以及提供食物及工业原料,提供旅游资源多种功能。吴季松认为,湿地建设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是有片低洼地,注上一片水就是湿地,否则不仅用水效率低,而且生态效益低,仅有景观作用,不加强保护反成了污水池。

最后,吴季松院士还建议,甘肃应建设“三关一窟半荒漠国家公园”(三关一窟指嘉峪关、玉门关、阳关和莫高窟)。他说,半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公园,具有典型的生态科学意义,不仅在我国具有唯一性,而且也会成为传统中华文化的关注热点。

“大家现在就在荒漠,难道不能体会大自然的荒漠之美吗?”吴季松的结尾发言,再次赢得一片掌声。

新闻推荐

新区与甘肃铁投就项目建设相关事宜进行协商 将全力支持配合兰张三四线铁路项目建设

【本报讯】9月27日,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东新与甘肃铁投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渺一行座谈,就兰州至...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