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圆葱代言人”李树祥:忙时一天接三百咨询电话

澎湃新闻 2018-09-24 09:16 大字

【编者按

9月23日是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礼赞丰收、致敬奋斗者的日子。澎湃新闻推出“王者农民”系列报道,讲述那些新时代的农民领军人物如何踏着泥土的芬芳,在融合现代文明与农耕文化中,共创农村美好生活的故事。

通辽圆葱长势喜人,李树祥(左三)在小三合兴村圆葱地里与农户们交流种植和防虫害经验。

9月下旬,李树祥刚刚度过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他的一年从春播开始,直到把一袋袋圆葱装上车,发往北京、上海,或者韩国、俄罗斯,这才算是能松口气。而这之后,他又像是送别了远行的孩子,总归放不下牵挂。

李树祥是内蒙古通辽人,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30年前,他成了小三合兴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靠种植大棚蔬菜当上了“万元户”,并走上了一条“圆葱致富”的道路。

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祖祖辈辈种苞米(即玉米)的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不但脱了贫,还都富了起来。

“圆葱代言人”、“全国科普带头人”、“先锋人物”、“劳动模范”、“市人大代表”……这些年下来,李树祥身上的标签也越来越多。

如今,李树祥已是小三合兴村党支部书记,是村民们的主心骨。尽管在致富路上他也走过弯路,但只要一谈起土地、农作物、农户,54岁的李树祥脸上就能瞬间迸发出少年的光彩:“我是个幸运儿。农业很难,但农业也很美。”

在小三合兴村圆葱仓储库房内,慕名而来的韩国买家与李树祥(左一)一同挑选要进口的圆葱。

不盖房子盖大棚,赚来“第一桶金”

从李树祥有记忆起,他所在的小三合兴村家家户户就是靠种苞米为生。春分过后各家开始忙碌,翻地、覆膜、施肥,匀苗……秋收后颗粒归仓。村民们似乎都满足于此,饱满的、金灿灿的玉米足够填满他们能想到的所有欲望。

然而,村里有个年轻小伙儿却不这么想。那时候李树祥就认识到了种植玉米结构太过单一、效益也一般的问题。经过深思熟虑, 李树祥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投资2.5万元,建自己的蔬菜大棚,改种经济作物。

在农村2.5万元可不是个小数目,何况是在当时。这是个壮举,也是险棋。“那会儿盖个楼也就七八千块。”李树祥告诉澎湃新闻,“1992年,我结婚没几年,大女儿才3岁,一听我要干这事老丈人立马就说,“房子都没有还整大棚。赔了咋整?”但我很笃定,这事儿绝对赔不了,一定可以成!”

那一年,李树祥27岁。

大棚如愿搭起,从此李树祥的心也就全拴在了那里。耕作之余,他便在地里支起马扎,翻书钻研摸索蔬菜生产的高产高效技术。李树祥还常常外出学习先进的种植方式,到处打听优良种植品种,回来后就在自家地里闷头试验。几年间,他的大棚中不断岀现新的种植物,像西瓜、红干椒,甚至万寿菊等等,而李树祥也渐渐成了种植业的行家里手。

“第一年做大棚时卖了六七千块钱,到第二年大棚的利润就能达到1.5万了,这在那会儿可以说非常高了。一个劳力一年在外打工也就挣个四五百块钱,一户人家算下来能有个两三千。”尽管时隔久远,但谈起自己的“第一桶金”,李树祥依旧满满的自豪,“我是我们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但那会儿也是真的苦,没有工具,全靠我和孩子他妈俩人一筐筐搬运蔬菜。一筐大概有多沉呢?得有200来斤吧,一天要扛1万斤, 算下来得4百趟了。”李树祥感叹道,“那10年好像把一辈子的活儿都干了。”

但大棚不仅给李树祥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重要是给了他莫大的信心,让他放开拳脚更加大胆地去尝试。

转眼到了2003年,这一年对李树祥来说意义重大,他当选为了小三合兴村村主任。这时李树祥发现,这些年来乡亲们的日子似乎并没有太大起色,生活质量依旧和玉米收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房子和脸上都是一样的暗淡无光。村民们贫穷的生活样貌让李树祥心疼不已,他暗下决心,如今自己富起来了,也要带着乡里乡亲共同致富。

怎么带大伙儿赚钱呢?李树祥每天睁眼闭眼都在思考这个问题。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树祥从党员电教中心下发的科技光盘中看到了圆葱种植项目,顿时他感到眼前一亮,有种众里寻它千百度,却在灯火阑珊处寻着了的感觉。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树祥用自家的15亩地开始种植圆葱。圆葱就是大家熟悉的洋葱。种子下地后,他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圆葱学习上,买相关书籍、向农业专家请教,仅用了半年时间,便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圆葱种植专家。

转眼到了收获的季节,十几亩圆葱给他带来了2万多元的纯收入。“在当时,这可是相当于60亩玉米的利润啊。”李树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到了第二年,李树祥没有急着推广,而是又种了10来亩圆葱。不同的是,这回他将其中5亩地留作试验田,试种了20多个圆葱品种,以便日后选出更适合当地种植的那款。

“爱琢磨”、“爱折腾”、“爱冒险”、“爱创新”,这是李树祥对自己的总结。

今年小三合兴村圆葱大丰收,李树祥亲自下地拔圆葱,脸上挂着掩不住的喜悦。

从“圆葱代言人”到产业带头人

经过两年的“折腾”,李树祥信心十足,开始在全村积极推广圆葱种植项目,俨然成了“圆葱代言人”。然而,保守的村民却不买账。

“他们觉得圆葱投入太大了,一亩地就要投2700多,万一赔了得好几年才能缓过来。还不如老老实实种玉米,一亩地也就投个300块钱。”面对大家的质疑,李树祥并没有沮丧,他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他们听,“你看看,一亩地现在种玉米,一年也就赚四五百。圆葱按现在行情至少能赚五六千啊。”

但不是谁都有他的胆识,李树祥明白这道理,也便不再强求。这一年,李树祥先找到村里的几名党员和自己的亲属,为了让他们放心种,李树祥撂下一句话:“挣了算你的,赔了算我的!”

就这样,有10余户村民加入到了圆葱种植队伍。这年春天,他们一共种下了170亩的圆葱。

种植期间,从选品种、教技术,到防虫害、找销路,李树祥都事无巨细全程跟踪。8月末,170多万斤圆葱销售一空,这10余户村民拿到了100多万元的收入。这时,观望着的村民坐不住了,所有的怀疑全都烟消云散,开始争着赶着找李树祥。

2008年,村里圆葱种植面积增加到了400亩,每个人心里都充满着干劲儿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小三合兴村圆葱种植合作社也应运而生了。

短短几年,合作社就形成了集科研开发、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加工销售、合作互助于一体,“协会+农户+基地+实体”的新型农村专业示范组织。

2010年,小三合兴村圆葱示范基地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基地。小三合兴村也被表彰为国家“一村一品”示范村。今年2月,圆葱合作社被农业部评为了“中国三百强合作社”,排名在第66位。

而“圆葱代言人”李树祥则从2006年开始先后被评为“科尔沁区青年星火带头人”、“科尔沁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2009年,李树祥还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

“带头人”可不是好当的。不知从哪天开始,李树祥成了全村人的“科技特派员”,不管谁家种地遇到技术问题,都会找他这位“科技支书”。

“农户们有什么问题都会给我打电话,前阵子最忙时候一天能接300来个电话。”李树祥告诉记者,“有问地膜的,有问施肥的,总之大大小小啥都有。”

每年2月圆葱育苗,那些种子在地里发了芽,也在李树祥心里发着芽。今年春节,李树祥刚吃上饭就接到一个电话:李书记你快去棚里看看吧,我家苗怎么死了几棵!听罢李树祥赶紧撂下筷子,撇下亲戚朋友,急匆匆开车到了大棚,察看完死苗后又在棚里走了几个来回,每一株圆葱苗都细心检查后方才离开。

“圆葱籽儿都挺贵的,芽也发了,肥也买了,这要是没顾好他们可是要伤心坏了。”李树祥说。几棵死苗本身不算大事,但若轻视就可能导致颗粒无收损失惨重。

从15亩到万亩,他有个原则没有变

如今,小三合兴村合作社圆葱种植面积占到了通辽市圆葱种植面积的80%,种植面积由当年孤零零的15亩发展到了现在的1.6万亩,翻了千余倍。种植户也有500多,三年平均年亩收入能达到4000元以上。

通过几年的努力,小三合兴村圆葱合作社注册了自己的“三合兴”牌商标标识,农产品取得“绿色食品”验证,还申请了多功能覆膜机专利等。

李树祥告诉记澎湃新闻,这些年圆葱的产能也有了显著提高,2005年一亩地成本是1500元,能产六七千斤圆葱,2008年产量提高到了1万斤,现在一亩地能出1万3000到4000斤了,最好时候甚至可以达到16万到18万斤。

这里的圆葱不但销往祖国大江南北,四年前开始还远销俄罗斯、蒙古、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

针对蒙古这块较大的出口市场,李树祥采取与市场上的各位老板多方谈判的方法,争取到了8月、9月出口蒙古圆葱的9成多的份额。

“每个地方圆葱喜好还不一样。比方说8公分以下的小圆葱,主要出口到蒙古、俄罗斯和东南亚市场,8公分以上的大圆葱则是销往日本、韩国,或者在国内销售。”每当说起这些,李树祥就如同翻开了一本详尽的圆葱档案。

“这几年我们的种植户在北京新发地市场、保定高碑店市场、鞍山市场搞直销效果都很显著。农户每亩多增收800元,还培养了一批农村经济人。”李树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北京新发地市场,三分之一的圆葱都是我们这儿的,你要去了问菜农知不知道通辽的李树祥,保准点头。”在全国,这里的圆葱也有一席之地,一家就占了10%的份额,圆葱大省甘肃全省也才占全国40℅的份额。

澎湃新闻记者在小三合兴村走访时了解到,每年到7月下旬,全国就只有通辽的圆葱开始采收。这时,市面上同时销售的圆葱只有库存,品质远远不如这里的新鲜圆葱,所以即使每斤贵1毛钱也是不愁卖。

从那个不盖房子盖大棚的农村小伙儿,到现在和圆葱打交道的村支书,李树祥有个习惯一直没变。每年他还是会拨出一部分试验田,像学生一样,进行其他作物、种子的试验种植。像今年,他又用40多亩地尝试种植了50多个圆葱品种。

李树祥还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不管种什么他都先自己试种,成功后再推广。他家的地成了试验田,农户们面临的风险却降到最低。

成袋的紫皮、黄皮圆葱暂放在小三合兴村圆葱仓储库房内,等待装车拉往海内外市场。小三合兴村村委会墙上贴着网格化服务管理示意图。辖区面积4100亩、总人口555人,全村划分成三个单元网格。

垫付、筹措资金加起来得有200万

李树祥最初的心愿已经达成。他不仅自己富起来,村里的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能到1.5万元,不仅脱了贫,还算得上是富裕了。

而在村民心中,李树祥不仅是带着他们发家致富的产业带头人,还是他们生活上的主心骨。

2003年6月当选村主任之初,李树祥就领着村干部对全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村上无资金,他就自掏腰包3千买了材料,组织人力挖出350米长的自来水沟,仅用10天就解决了困扰老百姓10年的老难题。

2005年秋天,一场大火把村民马有库家房子和所有家当全部烧毁。这房子可是春天刚刚盖好的新房,基本花掉了马家所有积蓄。就在这年,老马家的儿子还生了场大病,腿部做了2次手术。这场大火让全家近乎崩溃。李树祥到他家时,一家人正躺在仅剩的炕头上,不再哭嚎,但也说不出话来。

出了马家门,李树祥就领着村干部挨家搞捐助,筹集募捐款4200元,他又多方筹集资金、物资,折合人民币大概3万元。钱到位了,李树祥又组织了400个义务工,只用7天时间,就为马有库家盖了一座新房。

李树祥当村干部的十余年里,村里没有任何一户村民因生活困难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光是给群众看病垫付款就有2万多元,他还为村民讨要了拖欠民工款2万6千多元。而这些都是小账。

一次,李树祥到镇上开会时,偶然得知全镇还有贫困户57户共132口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于是他主动请缨,多次与镇党委、镇政府领导沟通协商,最终将这132人全部纳入到了他创办的小三合兴圆葱合作社。

不仅如此,李树祥还承诺大伙儿,每亩地他都资助一千余元作为前期种植款项,并保证贫困户每亩地每年有保底一千元的纯收入。

“我帮你投点钱,你赚了再还我。”李树祥还成了家零利息银行,每年要往里垫个几十万。这些年来,有几十户和他借过钱,最多的借了20多万,有的家从买籽儿开始就靠和李树祥“贷款”。

因为担心农户图便宜乱买农药,李树祥又把这项任务扛上身,一年光在育苗时候就要搭进去几万的农药钱。零零总总算下来,这些年他垫付、筹措担保的资金加起来得有200万。

“这里面很多就打了水漂,爸爸每次都说“他家今年赔太多了,就别要了!”但谁家还不是指着这点地过日子呢?”爸爸的大方让女儿稍有埋怨,“不过我们也都接受了,他是村干部就必须走在最前头。”

又出钱又操心,李树祥图个啥?“他们赚和我赚是一样的。”李树祥的回答很坚定,“当有一天我老态龙钟回首往事,我为家乡某一个产业做了贡献,带领大家致富了,是很欣慰的一件事。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幸运,不枉费自己的一生。”

在采访中,李树祥多次说道自己是幸运的:“一路走来虽然也走过弯路,但我始终觉得自己很幸运。农业很美,每当我走在地里田间就打心眼里高兴。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老百姓把钱赚了。”

尽管成绩斐然,但李树祥也坦言,现在农业到了瓶颈期,如何去打破它,农民们也在摸索。问到未来有什么打算,李树祥仍有野心:“希望我们的圆葱种植面积可以再扩大,多占领市场份额,这样我们就能多些主动权。”说到这里,李树祥的声音明显大了些,好像又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敢想敢干的小伙子。

【专题】丰收2018

新闻推荐

韩淑华走访调研联系企业

本报讯(记者米开石)9月17—18日,市政协副主席韩淑华一行先后来到东方百盛、甘肃移动嘉峪关分公司、嘉峪关安和商砼有限公司...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