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简大省”来历有理有据
兰州晚报讯(记者高宏梅文/图)9月15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明办、市文旅局承办,市博物馆协办的《金城讲堂》专业类讲座在兰州百安概念影城6楼8厅精彩开讲。甘肃省历史学会副会长郝树声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题为《甘肃出土汉简中的丝绸之路》的专题讲座。
当天讲座的开场郝教授讲解了“汉简大省”的来历。原来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甘肃是丝路文化遗迹最为密集的地区。上世纪初以来,河西走廊先后出土了大量汉代时期的简牍,尤其以悬泉汉简和居延汉简最为出名,让甘肃获得了“汉简大省”的美誉。这些甘肃汉简是汉代丝绸之路最宝贵的文化遗存,生动记录了丝绸之路沿线发生的动人故事,鲜活再现了丝绸之路上中西交往的盛况,是中国和丝路沿线国家友好交往的见证和记录。
郝树声详细介绍了有关悬泉汉简的具体情况。“悬泉汉简与丝绸之路的关系之密切有着许多历史考证,资料中与其相关的十国都有程度不同的记载,它们是:楼兰(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扜弥、渠勒、于阗、皮山、莎车、蒲犁。”郝教授的讲座视角独特、观点鲜明,既梳理了丰富的史料,又列举了大量的事例。她围绕汉代丝绸之路的兴衰变迁,结合自己对汉简的整理释读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通过解读跨越千年的甘肃汉简,全面讲述汉简所承载的丝路故事和丝路文化,带领在场观众走进千年丝路的文明深处,勾勒并展现出甘肃汉简与丝绸之路独特的文化、历史和学术价值。让那些承载着丝路文明的汉简加入了陇原悠久历史的行列,也生动地证明了甘肃汉简为丝路遗址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郝树声,曾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首批入选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政府参事,甘肃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甘肃省文化发展研究会副会长。郝树声教授长期从事秦汉史、甘肃地方历史文化和甘肃出土文献研究,多次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甘肃省社科基金重点及一般项目以及厅局委托项目,在国家级刊物和省级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编著近20部,论文《汉河西四郡设置年代考辨》、专著《悬泉汉简研究》、研究报告《甘肃省领军人才考核办法》等分别获得甘肃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新闻推荐
甘肃长达路业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 李沛兴出席相关仪式并讲话
本报兰州讯(记者严存义杜雪琴)9月11日下午,甘肃长达路业有限责任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仪式暨隧道技术研讨会在兰州市举行,...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