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塞上秋来风景异 看宁夏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闯新路

大众日报 2018-09-11 06:30 大字

□本报记者娄和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不少人对塞上宁夏的传统印象。

初秋时节,全国省级党报社长总编辑宁夏行活动举办,全国党报同行溯黄河,越沙漠,赴塞上,走银川、吴忠、中卫多地,西北荒凉在诗词中渐行渐远,迎面而来的是神奇宁夏——

昔日荒芜戈壁滩,长出万顷葡萄园;

当年沙丘黄入天,今朝杨柳绿池边;

曾经沙尘齐飞舞,今是白云吻蓝天……

塞上秋来风景新。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宁夏,誓要“打造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先行区”,勇闯发展的新路,冲出转型的关口,涌动一股精气神,让荒漠变绿洲、沙丘起高楼。

灰与紫——

戈壁滩里长葡萄酿出紫色新名片

宁夏农业第一大产业是什么?

——红色枸杞?

——不,是紫色葡萄。

手托一串紫葡萄,脚踏绿意盎然的葡萄园,银川志辉实业集团董事长袁辉自豪地说,这里十年前还是1.7万亩茫茫戈壁滩。“我父亲是砂矿主,曾在这挖砂卖砂。”如今,石砾成了志辉源石酒庄的古朴外墙,戈壁滩和废弃矿区成了酒庄的生态风景区。

莽苍贺兰山,横亘南北四百里。十多年前,山脚下,还是一片又一片灰蒙蒙的戈壁滩,片绿难觅。如今,戈壁滩长出万顷葡萄园,如一柄巨大的玉如意,依偎贺兰山。

袁辉的志辉源石酒庄,拿了几个世界级葡萄酒大赛大奖。不过这位庄主很谦虚:贺兰山东麓酒庄上百家,这几个大奖算不了什么。

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局副局长徐军接过话说,今年宁夏葡萄酒在国际顶尖赛事上已获了150多个奖项,占据全国获奖量的半壁江山。

6年间,宁夏葡萄产业年综合产值猛增10倍,全区葡萄种植面积达60多万亩,占全国1/4。

地处荒凉西北的宁夏,何以在全球葡萄酒版图中迅速崛起?

宁夏人跳出惯性思维的回答,让人难忘:

——戈壁滩多,优良田少,看似劣势,但蕴含优势——沙多土少,葡萄喜欢,荒地成了资源。无人问津的戈壁滩,早成了种葡萄的“抢手货”。

年平均降雨200毫升,天干物燥,看似劣势,但隐藏优势——葡萄成熟期,气候冷凉,利于酿酒葡萄果实糖分积累。

产业原本很小,看似根基薄弱,但换角度看却成后发优势——可大量引进优良酿酒葡萄新品系,在新品种方面与国际接轨,宁夏超前其他葡萄产区30年。

宁夏葡萄酒产业异军突起,还靠政府新作为。

——宁夏区域品牌政府来推,产品品牌酒庄来做,以产区品牌带动酒庄品牌。从葡萄酒专题推介会,到葡萄酒电影电视艺术节,大小活动从年头到年尾不断……

——产业需科技和人才,政府倡建一批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宁夏大学建全国首个葡萄酒学院……

——企业需专业服务,宁夏成立中国第一个负责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省级“葡萄酒局”,出台全国首个地方立法保护葡萄产区……

“小葡萄”带来“大转型”。宁夏年产葡萄酒1.2亿瓶,综合产值超过200亿元,每年为生态移民就可提供12万个就业岗位。宁夏人底气很足,2022年葡萄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

黄与绿——

锁住黄沙种出金沙漠边城卖绿色

道路每平方米浮尘不超5克,地表垃圾停留不超过5分钟。

绿树如茵,水草丰美,置身此城,实难想象,不远处,就是我国第四大沙漠——浩瀚的腾格里沙漠。

这里是西北边城中卫市,漫步于此,当看到有人选一块1平方米的道路,用细刷子集起灰尘,放在天平上称时,不要惊讶,这是中卫人在“以克论净”。

沙漠边,风尘多,降水少,宁夏就在这沙漠边缘,打造出绿水青山。

中卫市投数千万元购置洗扫车,建强大的环卫队伍体系。不仅在城市,中卫将“以克论净”保洁模式向农村延伸。

就是在这里,全国城市环卫保洁工作现场会向全国推广这种机制。“以克论净”模式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

“以克论净”,浓缩的是宁夏人对绿色生态的极致追求。

中卫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前缘,称作“西风口”,是中国三大风口之一。沙漠在这里,曾以年均4.5米的速度吞噬扩张。

现在眺望腾格里,深处黄沙无垠,周边绿洲浓浓,沙水相间,草长莺飞,沙漠在此不进反退了。

治理前,腾格里沙漠距离中卫市区最近只剩6公里,如今这一距离被拉大至25公里。

小小草方格,治理大沙漠。

8月30日,在宁夏中卫沙坡头治沙区,全国媒体同行先将麦草铺在沙上,再用铁锹把麦草扎进沙里,草入沙10厘米,露30厘米。草扎直立,横竖成行,间距1米。这麦草方格,既可让流沙固步不前,腐烂后又可给格内植物供养。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别小看“麦草方格”,这是全球最便捷、环保、低廉的固沙模式,让金色沙海翻起了绿色波澜,这是宁夏贡献的世界级治沙模式。

正是凭此,中卫人建起42万亩60公里防风固沙林带。治沙,不仅让这里绿起来,更让这里富起来。单是扎设草方格,若是夫妻一起治沙,一年忙七八个月,收入可达数万元。一支支治沙专业队除了在当地,还赴甘肃、内蒙古等地治沙。

宁夏沙化土地连续20多年减少,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沙漠化逆转的省区。边塞小城中卫市,成了中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市,沙、山、水、林于一体,旅游收入增速每年超20%,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白与黑——

塞上小城入云端荒原深处煤变油

还是中卫这个小城,正抢滩云计算产业。

一开始的时候,被认为痴人说梦。

一位搞云计算的企业家,5年前到宁夏中卫投资建基地,圈内朋友笑话他:你是去塞上放羊吗?

5年后的今天,这里已建成世界瞩目的云计算基地——“美国亚马逊AWS、微软公司、德国世图兹、阿里巴巴、中国移动等一批世界、全国知名企业因‘云\’而来。”中卫市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服务局副局长李彬说。

一座座现代化数据中心,何以在戈壁滩上拔地而起?

宁夏人的回答,又一次跳出惯性思维。

中卫边陲,看似偏远——但换个角度看,它正处中国陆地几何中心,到全国各大城市距离均在2000公里以内,是光纤网络覆盖全国的最优路径选择点。

这里年平均气温8.8℃,西北风冷——但换个角度看,自然风冷的风力资源丰富。中卫率先用全自然风冷技术,用工业大开间厂房超大规模部署云计算数据中心,较常规数据中心节能50%。

原先“隐藏”的优势被一一挖掘:年大气环境优良天数达280天,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几乎为零,水和天然气价格相对低廉,电力供应稳定且价格较低……

5年来,140多家云计算企业落地,“中国凤凰城”悄然崛起。

看似无中生有,实则创新有为。

宁夏煤炭储量相当于东北三省总和,煤炭占能源比重超90%,多年“靠煤吃煤”。煤炭产能过剩、盈利下滑的困局怎么解?

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宁夏展示了一条新路。

一瓶瓶清澈透明的白油、石脑油、柴油、润滑油,摆在展台桌上,大家围着它们上下打量。神华宁煤煤制油分公司总工程师黄斌说,这些油是由黑乎乎的煤炭变来的。

10年前,宁东基地在黄河东岸的这片荒原上开建,如今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煤制油基地。被誉为宁夏工业“长子”的神华宁煤集团曾是挖煤、卖煤的传统企业。如今,一吨煤,发展煤制油的价值,相当于原煤直销的7倍。神华宁煤集团由“卖炭翁”变为“卖油郎”。

从煤炭中提取石油,最早的技术掌握在国外。当初洽谈技术转让时,对方开了天价。怎么办?唯有自主创新。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神华宁煤人敢闯敢干,攻克37项重大技术难题,自主研发“神宁炉”。这“神宁炉”胃口大,消化好,解决了国外气化技术只“吃”精煤的缺陷,能够通吃各种煤,攻克劣质煤清洁利用难题。如今中国造“神宁炉”,远销国际市场。

漫步厂区,高塔林立,但空气洁净,一片宁静。黄斌说,这里每年可吃掉煤炭2046万吨,生产405万吨合成油品。项目工业尾气硫回收率达99.96%,工业废水接近零排放,油品具有超低硫、低芳烃、低灰等优势。2017年底,项目实现满负荷运行,当年创造税收50亿元,解决社会就业近10万人。

宁夏雄心勃勃,2020年现代煤化工产能力争达到2000万吨,产值实现1000亿元以上。

黑炭变清油,黄沙成绿洲,戈壁滩里酿出葡萄酒……宁夏打破惯性思维,敢想敢闯敢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塞上秋来风景异,五颜六色看宁夏,创新底色最是浓。

新闻推荐

接种宫颈癌疫苗莫迷信型别

自宫颈癌疫苗陆续在国内上市以后,就掀起了一股“疫苗热”,记者近日采访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所长张晓曙,他提醒...

甘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肃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