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翟万益楷书是书法艺术的基础

兰州日报 2018-06-21 03:09 大字

■人物简介

翟万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导师,西泠印社理事,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史。

曾获甘肃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奖”一、二、三等奖;2000年获中国书协“德艺双馨会员”称号,并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5年被评为甘肃省“宣传文化系统拔尖人才”;2007年获中宣部、人事部、中国文联第二届“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9年被评为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参加全国性书法展百余次,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甘肃省图书馆等单位收藏并收入多种专集。

出版有《砖刻拾缀》、《翟万益篆刻集》、《翟万益书法集》,《万益集契集》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万益印集》、《冰室小玺》等。

他是一位全能型书法家,见长于书法理论研究和书法创作,在砖刻、篆刻、隶书、草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以甲骨文书法享誉当今书坛。在经过几十年对中国文化和书法理论的刻苦钻研,他已形成了具有现代艺术观念的书学思想,使他在甲骨文书法研究中能切入到书法本质,能站在文化、艺术的高度,站在当今时代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审视甲骨文。经过不懈努力,他在甲骨文书法创新上获得成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书法语言,体现出一种“篆意草情”的风格。他,就是翟万益。

虽然翟万益以甲骨文、陶文研究和书法创作享誉书坛,但他曾经对楷书也下过很大功夫,光颜真卿他就临习了18年之久。谈起楷书学习,翟万益先生兴致颇浓,娓娓道来:“楷书,又叫真书、正书,名异实同。张敬玄云:‘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若不先学真书,便学纵体为宗主,后却学正体,难成矣。\’张怀瓘说:‘夫学草行分不一二,天下老幼悉习真书。而罕能至,其最难也。\’欧阳修云:‘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蔡君谟云:‘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楷书。\’曹勋云:‘学书之法,先须楷法严正。\’黄希先云:‘学书先务正楷,端正匀停,而后破体。\’古人得出结论:欲工行、草,先工正楷,自是不易之道。因为行、草用笔,源出于楷正。唐代以草书得名的张旭,他的正书《郎官石柱记》,精深浅俗,正是一个例证。”

他说:“学习楷书,是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课题,按照甘肃当代的书法传统,一般学习书法,真草隶篆都得学,开始必然要从楷书起步入手,且必由隋唐入手。当时,你要提起哪位是著名书法家,他肯定真草隶篆都要很好,即便篆、隶不会写,行书、楷书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在这种时风的影响下,自己也必然从楷书入手。那个时期,甘肃也办了许多书法培训班,自己也参加学习,那时的老师讲得传统,大都是从楷书入门讲起,再到隶书、篆书,再到行草,都要讲授,以后自己也是按照这样的课程讲授进行练习。”

翟万益告诉记者:“我致力最多的还是颜真卿,从《多宝塔》开始,到《东方朔画赞》、《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反复临习。而像《麻姑仙坛记》不仅写大楷还写小楷,花了有10多年时间。学颜前后花去18年左右时间,许多字帖写得时间长了,就能背临、意临了。同时,也写过欧阳询、柳公权。但唐人楷书,法度过于森严,初学极难得把控,待入得进去,有严于法度,或限制想象力,或易流于俗。而初学之,又不能不从规矩入。而赵孟頫的楷书,待临写过一段时间后,感到要写出自己的意思是比较难,赵孟頫是把一些流俗的东西都继承下来了,那种轻盈的东西早都舍弃了。”

他说:“那么,于得失之处,学者不可不知故此,还是应该选择把着力点放在颜楷上,避免了用颜、欧、柳、赵进行创作,以至于20多年来书坛朋友知我写楷书者很少。对大部分人来说,坚持学习楷书,是作为书法学习打基础的工作,在其他书体创作中,会起到一种无形的辅助力量。在后来的各类书体创作中,楷书的这种基础的法度积淀自然会发生作用,楷书的影响无处不在。”

《词源》说:楷,楷模也。用于书法,则就是法度。对此翟万益十分肯定地说:“如果没有开始的楷书训练,我的篆书、陶文及草书创作就会受到影响。”

楷书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体,历来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中国社会,楷书是读书人的基本功课,颜鲁公作《干禄字书》是其证也。楷书在古代乃至在近现代都是作为日常通用的书体,古代科举“以书取仕”是楷书的最好应用,应该说一直是书法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大家都以楷书的好坏来判断一个书法家水平的高低。

颜真卿真正的最高境界当然是被尊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稿》,但颜真卿真正在书法史上确立他形象和地位的是他的颜体楷书。楷书虽然成熟于六朝,但人们一讲楷书,首先会想到唐楷,因为唐代是楷书的巅峰,楷书发展到唐代,成为了社会最主流的文化形态之一。

“进入现代信息时代,毛笔书写失去了它的实用功能,书法的实用性被彻底剥离,书法真正确立起了它的国家学术、学科地位,这个时候再来反省书法艺术的时候,楷书应该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怎么来确定楷书的位置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翟万益认为:“比如,楷书还能不能继续作为各种书体的基础工程,学书法是否一定要先学楷?我可以肯定地说,无数人的实践证明,楷书的基本训练对于初学者来说的确是很重要的,它不仅仅是搭好间架,而是在训练的一开始,便注意到传统笔法的重要性,并有助于通过一个阶段的训练,较为迅速地体会和掌握楷书的笔法内涵,以便在下一步进行其他书体学习时,不至于唐突、迷乱,乃至无所适从。因此,对于初学书法的人来说,楷书的确是基础。”

“将学书比之作诗作文,有才气的,在先必务为恣肆,但恣肆的结果,总是犯规越矩,故又必以能入规矩法度。”他说:“既经规矩和法度的陶铸,而后来的恣肆,学力已到,方是真才。孙过庭云‘若思通楷则,少不如老;学成规矩,老不如少。思则老而逾妙,学乃少而可勉。勉之不已,抑有三时,时然一变,极其分矣。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说到书法的基础教育,翟万益认为,楷书是行书的基础,楷书写好了,行书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当然也有例外,有些学生楷书写得那样好,行书却写不起来。对此他还举例说明:“我曾有机会到江南的中小学做过书法教学调研,那里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写大楷,到初中还是写楷书,现在孩子们的作业很多,写大楷同写作业是‘两张皮\’,总是囿于一个‘法\’字,所以结果是忸怩局促,无地自容。当时同学校校长讲,可以试着让孩子写一段楷书后就直接写行书,掌握行书原理和常用字行书之法之后,就用行书写作业,既习练书法,又提高书写速度,一举两得,何乐不为?校长却回答:教学大纲规定必须要写楷书的,我们不能改变。全国学校都这样,能培养出优秀人才吗?我们要检点、反思我们书法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教出来的学生是做什么用的?”

“按照书法史的发展规律,一个时代应当有一个时代的历史印迹和特色。在书法史长河中,‘二王\’正统地位无人可撼,但在今天的各类书展上,你把《兰亭序》写得和王羲之一模一样就能获奖吗?”翟万益感慨地说:“同样的道理,写楷书简单机械照搬褚欧颜柳,今天连参展都无可能。常有人说,在书法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楷书似乎渐渐远离了全国展览的展厅,游离了人们的审美视线。最困难的就是唐楷,唐楷在展赛中的投稿入展比重日渐式微是不争的事实。”

谈到这里,他的声调不由自主的高亢了起来:“问题不是唐楷出了问题,而是写唐楷的人有问题。因为唐楷难于写工,又忌讳写工。写工是因袭古人,无法表达自己的书法观念、个人风格。而纵然你写得再工你也不可能写得过褚欧颜柳。因此历年来在展赛中对唐楷的态度非常的苛刻,写唐楷没戏。唐楷是书法艺术殿堂之重器,是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也是当今我们构建当代书法艺术殿堂的取之不尽的富矿。事实上,当今书坛一些写楷书的高手,早就在利用唐楷的法则,吸收融注了魏碑的结字方法和用笔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也出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创新成果。”

□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文/图

新闻推荐

深耕研发,铸造行业精品 ——记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潘剑东

本报记者王岩10年来,他为企业研发了一个又一个新产品,多项创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获得10余项国家级专利。他就是金昌市宇...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