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洗去尘滓 独存孤迥

天水晚报 2018-06-12 10:39 大字

□王玉良

孙剑

法名:真晨居士,号:陇山堂。现为中国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文化部美术书法高级人才评审委员会委员兼客座导师,中国山水画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浙江万里学院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大国廉政百部微电影》艺术顾问。

毕业于西南大学中文系,研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画研究院(现为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李宝林老师工作室、北京画院高研班王文芳、石齐老师工作室。主攻山水,精于花鸟,偶作人物。长期致力于陇原山水的研究和实践,多幅以陇原山水为载体的创作作品在全国美术大展中屡获奖项。

《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美术》《美术观察》《荣宝斋》《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央电视台 书画频道》等多家媒体对其多次进行报道介绍。多幅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中央办公厅、中南海和毛主席纪念堂、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上海世博会及艺术院校等多家机构陈列收藏。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及联展。

出版有《孙剑画集》《当代实力派画家——孙剑精品集》《国画家——孙剑专辑》《孙剑——陇原山水雅集》等多部专集并发表论文多篇。

画家的作品是对人生的态度和自然关注的宣示。岁月的推移,风格的调整、变化是自然的;随着阅历的丰富,认识水平和技法表现程度、理解能力的提高,会直接表现和融入作品而产生质的升华。

孙剑近年画风渐变,正证实了这个规律。在过去画里充积着热情,由于热情而使画里的笔墨澎涨而意气外溢,生机盎然且恣情肆流。活力蕴成难以驯雅的艺术状态,“粗头乱服”正是当时艺术渴求状态的正常体现。

我常常思忖,有时艺术的道理同生活的道理一样简单:一个饥饿的人往往并不择食。只要能补充能量增其体魄,哪怕是狼吞虎咽。但在满足了生理功能的后来就不可避免地讲究“质量”,口味也挑剔起来,甚至有些如孔夫子所说的“食不厌精”起来。

孙剑正是如此地越来越讲究起来。他“眼神”很好、严劾地在辩比操纵着画笔。使其注入的内容指向于单纯——向文心转移。以往画中不意的余滓也在不断地涤除,画面大加减法,正所谓之“洗去尘滓,独存孤迥”。

近覩其山水册页,如清风入怀而神畅,眼净心怡而欣然。虽所取仍为陇山风物,但其画格一变: 所意之处由繁茂葳蕤丛林叠巘而移于山韵水律之间。岩阿丘壑秀木疏林中可行、可居、可游而品入河阳之境;山环水转,文思诗韵已然于其中,静远深邃之致今非昔比,昔人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观”斯言的矣!

令人可品味到画中的笔墨已妙契于髡残、渐江之境。而二者的“简”“繁”之别,“冷”“暖”之致已为其笔下的“陇山情致”化而为一,并无造作勉强之感。学而能化,善莫大焉!非仅如此:道济,半千以及明人、元人的内容在有意无意间笔下也显现出来。清新、隽永,真可谓赏心而悦目,画面所涵的丰实,在其年龄段的画者中,亦属于少见者。

孙剑已近“天凉好个秋”(辛弃疾词)的年纪,情感有了新的回归——中国文化的依恋重新使他反思,尘嚣渐息,是清理门户的时候了。

我欣喜孙剑的改变和变革的勇气,也高兴他的作品越来越往“纯粹”发展。一个人要不违于心,诚实地活在世界上。作为以画来展示人生和精神的画家,画里的内容就是生命的演绎。当然,内容和文化价值越丰富越理想越好。

2011年9月于清华园

(作者系清华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净无染 45×136cm 2012年

陇山青碧锁春溪 220×185cm 2013年

清溪幽曲通明山 122×282cm 2017年

日暮陇山静 25×136cm 2010年

新闻推荐

甘肃省高考进入评卷阶段6月22日左右公布成绩

6月9日上午,甘肃省部分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参加高考的考生结束考试,标志着甘肃省2018年高考全部结束,并进入评卷环节。今...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