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甘肃省将举办200余项精彩活动

兰州日报 2018-06-06 03:46 大字

【本报讯】6月5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为了迎接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到来,今年甘肃省将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共有200余项宣传展示活动将在全省各地展开,其中省文化厅组织的主场活动将在兰州、敦煌两地分别展开。

◆63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将在敦煌参展

今年国家文物局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博主题是“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甘肃省自2006年全面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以来,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甘肃省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8项,涵盖非遗名录的九个门类,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9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5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42项。有国家级传承人68名,省级传承人450名,市级传承人2256名,县级传承人4911名,形成了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今年,甘肃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共有200余项宣传展示活动在全省各地展开,省文化厅组织的主场活动将在兰州、敦煌两地分别展开。在敦煌市举办的传统工艺项目展有63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参展,集中展示具有发展潜力,具备生产性保护示范作用的项目。

◆甘肃丝绸之路青铜器特展将在金昌开展

今年遗产日甘肃省文物系统的主场城市活动将在金昌举办,由省文物局和金昌市人民政府主办,这是省文物局首次在兰州以外的城市举办遗产日活动。金昌市博物馆设有基本陈列“金昌古代文明”和“从贵族礼器到世俗用具——甘肃丝绸之路青铜器特展”“龙首高昂——中生代恐龙特展”“金昌民间古钱币收藏展”“金昌红色文化主题展”“馆藏书法绘画展”等5个临时展览。同时还将举办“陇右丝路寻珍录典——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活动现场还将举行节子舞、“万”字灯展示、剪纸、制陶和面塑、泥塑、木偶制作等金昌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全面展示金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

◆“铜奔马”其名称不宜轻易改动

发布会上,甘肃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玉萍在答复媒体关于“近期社会各方对中国旅游标志图形铜奔马的名称有不少争议”的问题时表示:“根据国家文物局制定的《藏品管理办法》及‘藏品档案填写说明\’‘藏品定名规范\’,文物名称作为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确定,除非存在明显错误,一般不做改动。‘铜奔马\’一名已经使用了近40年,并被国际国内认可和接受,是享誉世界的明星文物,其名称不宜轻易改动。”

她说:“铜奔马作为文物入藏甘肃省博物馆时,按照博物馆工作规范,对其进行了建档立卡、编目登记入库。根据文物定名规范,结合其质地、形态、性质用途,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将这件文物命名为‘铜奔马\’。1971年,郭沫若同志参观甘肃省博物馆时,认为铜奔马的价值非常高,并推荐参加在故宫武英殿举办的全国出土文物展,在当时的送京文物档案中名称亦为‘铜奔马\’。在北京展出后,铜奔马还相继在欧美多个国家展出,名称均为‘铜奔马\’。1996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在对文物名称审核时,认为‘铜奔马\’定名规范,并将其鉴定确认为一级甲等(国宝)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1969年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单位所有正式文件中均使用‘铜奔马\’这一名称,没使用过第二个名称。”

马玉萍表示:“根据国家文物局制定的《藏品管理办法》及‘藏品档案填写说明\’‘藏品定名规范\’,文物名称作为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确定,除非存在明显错误,一般不做改动。当然,文物的命名也是一个学术问题,现有的‘铜奔马\’名称不影响社会各界对它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如至于民间如何称呼某件文物,都是允许的,社会各方均可参与研究、各抒己见,这样既可以为收藏单位准确命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有利于深入挖掘揭示文物价值内涵。”

□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李超

新闻推荐

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8年高考温馨提示》—— 今日下午,考生和家长可去考点“探营”

本报讯(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魏娟)高考在即,6月5日,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2018年高考温馨提示》,给考生五个方面的温馨提示,包...

甘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