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 甘肃新闻> 正文

大夏河畔是故乡

民族日报 2018-03-10 17:59 大字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小时候,读贺知章的这首诗,还不知道乡愁的滋味。如今,虽然还未生华发,但掐指一算,惜别故土也已有十余载。每逢佳节或是悲秋、岁末之际都会愈发思念故乡,思绪早已飞到了千里外的大夏河畔,故乡的一草一木、儿时的嬉戏打闹景象犹如昨日。对于异乡生活的人来说,无论走到哪里,最美的地方依旧是家乡。

记忆中家乡的夜晚繁星似锦。小时候,在北塬山头上和伙伴们肆意地谈天说地,望月看斗转星移,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大学毕业后,远离故土,久居都市,连看到星星都成了奢侈的事儿。“我的老家皓月当空,繁星似锦,在这里却什么都看不到。”在家乡,再寻常不过的景象,在都市人的眼中充满了诱惑和渴望。

儿时记忆里,家乡的田间小路坑坑洼洼。在七八月丰收的日子里,勤劳的人们挥舞着镰刀在田间劳作,将收割好的麦子通过人力三轮车拉回麦场,麦粒在空中自由舞蹈,丰收的果实洒满大地,麦草则层层叠叠整齐地码放在屋前屋后。入秋后,又忙着掰包谷,不时有野鸡从田地里飞出,包谷杏的香甜、地锅锅(烤土豆)的沙软,成为一个游子永远不能割舍的故乡回忆。

说起乡味,不得不提起刚上大学时的一段经历,因为第一次远离家乡在外求学,还是“甘肃胃”,吃不惯别的饮食。校园里吃不到正宗地牛肉面、手抓羊肉,那段日子特别难熬,吃了一个月的泡面后不得不去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

如今,新鲜的甘肃羯羊肉在千里之外也有得卖,时不时自己也会去市场买上几斤,用从家乡带来的花椒烹煮,做一顿记忆中的手抓羊肉。多年前,单位发福利,每人十斤的陕北横山羊肉,这可愁坏了大多数同事,大多数关中人对羊肉的膻味是不能接受的。他们纷纷向我讨教羊肉的做法,我倒是当了一回大厨,邀请几位同事来家里吃手抓羊肉,最后他们都爱上了手抓羊肉,还说以后自驾去甘南旅游时一定要在临夏停留,品尝河州美食。

除了煮羊肉,闲暇时,我也会自个儿和面丢面片,做炒面片、烩面片。现在才明白,大夏河水养育的人,土豆、面片、羊肉、酿皮子、锅盔这些食物早已经融入血液中,即便到了暮年,也依然会回味那份家乡“味道”。

都市生活压力大、节奏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淡薄、脆弱,一句话不妥当、一件事考虑的不周全也许都会让多年建立的所谓牢靠的关系分崩离析。常年久居异乡,但从未隔断过乡情,时不时有故乡的老同学、老朋友打电话、发微信嘘寒问暖,似乎觉得血脉亲情仍停留在家乡。由于父母也随我移居多年,因此近几年回去的次数少了许多。

去年,我自驾回来过一趟,发现家乡变化不小,博物馆建了新馆,有了体育馆、剧院。顿时觉得,岁月的流逝,那些你曾经待过的地方,熟悉的人大多数都已经模糊、甚至陌生。但唯独不曾忘记的——这里就是家乡。

新闻推荐

快来吧 为孩子们写童谣!

记者李杨童谣,是儿童们传唱的歌谣;也是为儿童们写下的短诗。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省文联、省作协七部门近日决定,联合在全省开展2018年优秀童谣征集评选推荐推广活动。...

甘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